读书会当天暴雨倾盆,伙伴们仍然按时出席,感谢一直在学习道路上陪伴我的朋友们。
这次读书会的内容是孩子挑战第二章,如果我们想改变孩子的行为方向,必须先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否则我们几乎难以改变他们的行为。孩子是最好的观察者,但却是最差的诠释者。他们最强烈的心理动机就是希望有归属感,这是他的基本需求。孩子会观察生活中的一切,从观察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并据此找到自己的行为方向。由此可见,孩子也是有自己的私人逻辑的。
阿德勒认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个现象的诠释不同,于是就有了不同的想法,进而产生不同的感觉,最终有了不同的决定,而最终的决定又印证了其对该现象的诠释。这个循环圈就是私人逻辑。一个家庭中,父母的关系,孩子的数量,孩子的出生顺序,都对孩子的性格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同一个家庭的孩子性格大相径庭,但不同家庭的孩子出生顺序相同,性格上反而拥有更多的相似点。其实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也早已经有研究证明了出生顺序对孩子性格的影响。记得蒋平老师也在他的课堂上讲过同样的问题,并由此得出了一个大概率结果,就是在家庭中作为老大的孩子,进去职场后更多的从事了领导的岗位,而家庭中老小的孩子更多的从事了商人和科学家,中间的孩子更多的是为老大和老小打工的。
妹妹出生后,姐姐一下子就表现的很具姐姐力,大多数时候都会主动谦让包容妹妹,不仅自己对妹妹非常和善,还不许我们对妹妹坚定。尽管我们经常告诉她,她不用谦让妹妹,妹妹打她她也可以还手,但她一直认为妹妹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妹妹,不忍心凶妹妹,更不忍心对妹妹动手。妹妹刚开始会争妈妈时,姐姐也曾经紧张哭泣过。妹妹现在越来越会争风吃醋了,尤其是爸爸在家时,不许姐姐跟爸爸玩,不许姐姐的手接触到爸爸,对于此事,姐姐也能一笑了之,她笑妹妹好傻,以为这样就是把爸爸抢走了,她不知道爸爸其实是她们俩的。姐姐对妹妹的包容,得益于以前玩过的爱的蜡烛游戏,姐姐坚信妹妹的出生不会影响爸爸妈妈对她的爱。因为了解姐姐一些行为背后的动机,所以才有了纠正行为的适当方法。
对于此次读书会的感想,我想说: 孩子的私人逻辑是可以改写的,孩子的性格也是可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