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一不小心就老了呢,允许我悲伤十分钟,然后继续披上铠甲,杀敌无数。
难得在我的朋友圈里还能看见毕业照。到了这个年纪,上学的小伙伴越来越少,更多的是晒工作美食旅行和娃。
前几天苹果还说,她和我已经毕业大学好多年。是啊,距离我们在宿舍撒泼打滚,分分钟冲到楼下捡拾飘落的内衣裤,雨天窝在床铺看电影吃零食的日子,过去很久了。
有句话说,从前会执拗会挽留,以后只平静只随缘。大学毕业可能是人生中最后一次,因为惧怕分离而仓皇不安。工作以后,哪怕一年换八百个地方,我也只会欢快的像一只兔子,对着前同事挥挥手,转身挽着新同事吃饭逛街看电影。
这几年,你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什么?有人说自己从少女变成少妇,有人说从还是宝宝变成生了个宝宝,有人说自己习惯了一个人,也有人说瘦了30斤。
我觉得,要自己足够老才会经历的事情,正在一件一件闯进我的生活里。
就像发生在邱莹莹和樊胜美身上的事情永远不可能一样。20岁的小蚯蚓人不明白房子背后的安全感,30岁的樊胜美同样不懂,遇到高档巧克力便毫无形象的吃到打嗝,有多爽。
处于不同的年龄层,遇见的人事物,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处理方式都会天差地别。
室友小夫妻买了一堆保健品开始备孕,同事在犹豫每年一次的海外游是去柬埔寨还是冲绳岛,朋友昨天去4S店全款提车,而苹果此时正在回家的火车上,作为伴娘去参加一个多年未联系的小学同学的婚礼。虽然我觉得她被邀请当伴娘一定是因为,对方身边寻不着适龄未婚女青年......
很多时候,我们的脚步没有停歇过,很自然地走上独自经营生活的长路,抱怨生活的操劳和猝不及防的意外,能做的却只是一路走下去。
李先生对我说,今年生日送你一瓶精华液吧,你不是说女生到了年龄就需要用这个抗衰老吗?天天吼着自己老了,其实都还没到25岁。
是啊,我把这种心态称为“迷之恐老症”。
25岁的中年人在哭老,不过是因为,惊觉人生已过三分之一,自己离青春越来越远,离苍老和死亡越来越近。
我总是时不时地冲李先生抱怨:要是我们能早点遇到就好了,在24岁的拐角相遇,太晚了。你看,我们还没有好好恋爱一场,就要结婚,还没有好好过二人世界,就要生娃,还没有好好浪漫随性,就要共同抵抗生活。
李先生总是笑着安慰我说,不晚啊,时间都把我们变成了对方想象中的样子,我觉得现在刚刚好,我刚好成熟,你刚好温柔。没有文艺细胞的人,煽个情的话都是网上看来的,摔!
可是我还是想让时间慢些走,用年轻的心去品尝爱情,用年轻的身体走遍世界,去逛凌晨两点的书店,去看凌晨四点的夜空是否遍布繁星,不想,这么快老去。
可是我还是想变成那个不害怕“初老症”的程又青。独一无二,足够独立,不会随便索取。《我可能不会爱你》里的程又青,承载了太多女生的梦想,谁都害怕自己到三十岁就成为了那个每天在家煮饭带小孩的黄脸婆,再也不复少年勇。
很喜欢杨绛先生的一句话: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17岁某个午后你趴在课桌上,满脑子都是刚过去的倒数第三次模拟考,偶尔想一想暗恋的他,和你们模糊又存在无限可能的未来。
21岁的某个雨天你和室友促膝长谈,满脑子都是迈出校门的兴奋,你以为的职场,是高耸入云的写字楼,巨大透明的落地窗,行走在光滑明亮的地板上,小细高跟鞋哒哒响。
25岁的某个夜晚你站在阳台上,耳边循环的是《你曾是少年》,你觉每一句歌词都很戳心。你怀念大学怀念高中,甚至你比一个高三的学生还紧张高考。你难自拔于世界之大,也沉溺于其中梦话,不辩真假,不做挣扎,也不惧笑话。
曾经看见夕阳都要落泪的少年少女,终将成为战胜生活的强者。
成长最无奈的是,年少那暗恋明恋的那个她,花费了一个青春时间去成就无悔的懵懂。待风起,人去,尔来后,猛然发现,原来她并不适合陪自己度往一生。有些人只适合停留在青春的轻狂,而无缘长途的坚守。
可是,不论是爱情还是友情,都如同青春里的每个岔道口一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最后陪你在操场走一走。回头再看一眼山河。去大喝一场,去抱头痛哭,就这样急忙收拾行李,奔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