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好友满怀着期待走进了影院去观看了相约已久的《我不是药神》。关于这部电影的总结,我想了很久,却依旧无法用言语来概括出这部电影的精髓。这让我既对自己贫乏的辞藻感到羞愧,又惊叹于这部电影的绝妙。我只想说:这是一部有灵魂的电影!
有人曾经告诉我,他看完这场电影前半场笑到怀疑人生,后半场哭到扶墙出门。在他的前车之鉴下,我原本在前半场已经做好了不顾形象的捧腹大笑的准备。可是,我错了。前半场中所谓的喜感因素依旧透露着凄凉。只不过,我们总是习惯于用别人的伤痛当做自我疗养的解药。“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说出来让大家开心开心。”这句看似开玩笑的话可能说者并不经意而听者感觉到的却是刺骨的冷,这种冷来自于社会的冷漠与人性的丧失。将喜剧因素与悲剧因素相结合,让人想笑却又感到阵阵压抑,种种复杂的感觉相交织缠绕,将底层社会的痛苦与无奈用搞笑夸张的方式演绎出其中的精髓,直击人的灵魂,引起观众的反思乃至共鸣。我只能说,这是我看过技艺最高超的反映社会现实的影片了。
这部电影反应的社会现象太多太多:法大于情的合理性;是与非、善与恶的衡量尺度与标准;义务与责任的审视视角……每一个人物角色的存在都透射出一个甚至多个被社会群众广泛讨论的问题。从这个层面上来分析的话,我又不免觉得它与易卜生创设的社会问题剧极其相似。而这种类型的电影正是当今中国电影市场极其缺失的。在如今这个浮华的社会,导演、投资人等等之类的都把流量、票房看做重中之重,认为请一些流量小生来吸引观众就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你不觉得大部分支出都用在了流量小生的身上,少部分给了制作和编剧,更可笑的是,这种本末倒置的错误现如今已成为了一种趋势乃至于主潮流。我很庆幸,《我不是药神》能够成为其中的一股清流,更希望此次它的近乎百分之百的叫好率能够给中国的电影市场打上一针强心针,让那些制作人看清观众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小鲜肉并非获取票房的唯一制胜法宝。
而在这部电影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黄毛死后勇哥的那一句话:“他才二十岁,他只想活着,他有什么错!”二十岁,对于一个小伙子来说正值年华,可黄毛却因为疾病不想拖累家人而出门在外独自流浪打工谋生。宁可让家人觉得自己已经死了也不想回去拖累一个家庭,这本不该属于一个二十岁正处于叛逆时期的小伙的心态,可是,残酷的现实却让他有着看淡生死、超乎常人的成熟。在遇到勇哥卖走私药之前他过得是什么日子,我们不知道却又好像历历在目;他曾经在生与死的边缘挣扎过多少次,影片里没有叙述,可从他空洞的眼神中我们似乎又看透了一切。他选择继续活着,大概是心存一丝侥幸与期望,他渴望着自己可以重新回到正常人生的轨道。命运对他是不公的,他从未能真正的享受过属于自己的人生,可命运又让他遇到了勇哥,让他原本黑白冷漠的人生有过一丝色彩与温暖。他只在人世间逗留了二十年,可是却让无数的人记住了他一辈子。
总之,想提出的观点太多,想抒发的情感太多,想发泄的愤懑太多……可这些都如鲠在喉。我想即使我穷尽我毕生的才华,最终也无法参透这部影片的半分内涵!
《我不是药神》大概就是电影界中无声的鲁迅吧,借用平凡的故事作为外壳来实现自己内心的呐喊。这其中,虽无“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叹,却也有“叫醒沉睡在铁屋子里的人”的几分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