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就是很多软件的进度条总是在99%的地放卡主。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进度条在骗人么?
还真是,大多数情况下,进度条并不能显示处理任务的进度,只是一个没有实际功能的,只是负责提供心理安慰的“安慰剂”而已。
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设计能?
举个例子,假设现在有两个进度条A和B,他们的完整时长都是100秒,进度条A很套路,先快后慢,只用了10秒就加载完前面的99%,之后的90秒就一直卡在了这一点上;而进度条B很老实,接近匀速,直到99秒才显示加载了99%,对比之下B更容易被关闭,而大部分人会产生A比B加载更快的错觉,所以洞悉人心的产品经理更倾向于把进度条设计成先快后慢的效果,让人不甘心关闭页面或者取消安装,反而蠢萌地在屏幕前为虚假的1%加油打call。
除了进度条之外,“安慰剂按钮”还被广泛的应用于很多其他的设计当中。比如一些老的电梯的关门按钮,它其实只是一个毫无实际用处的按钮,并不能加快关门的速度,只是安抚我们的焦急情绪;还有一些中央空调的调温按钮无论怎么按都不会调节温度变化,只是给我们提供了“凉快”的错觉;此外某些软件开屏时的“跳过广告”按钮,无论我们点击与否,都会看那几秒的广告;甚至某些退订的短息提示也是一种变相的“安慰剂按钮”,即使我们回复了“TD”该来的垃圾短信还是会来。
当然了,这也并不是说“安慰剂按钮”毫无作用,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它的确减轻了我们的焦虑感,毕竟有时候,虚假的选择权也能带来真实的心里安慰。
当然,有些进度条虽然是没有弄虚作假的“老实人进度条”,但也会卡在99%,这是因为这些进度条反应的是任务量而非耗时量,所以,如果计算机如果把最耗时,最难啃的骨头留在最后就会让进度条卡在99%。
另外,下载软件中的“多线程下载”机制也是进度条卡在99%的一个原因,这就好比电脑找了100个工人一起工作来共同下载文件,其中的99个工人效率都很高,很快都完成了分内工作,只有一个工人效率很低,大家都做完了,只剩他还在慢悠悠的工作,所以任务进度就卡在了99%不动了。不仅如此,有些软件下载完成之后还需要进行处理转换等工作,如果电脑或者手机的配置较低的话,同样会耗费不少的时间,也会让进度条卡在99%。
最后,对号入座,看看我们自己的应用设备卡在99%原因属于哪一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