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经济学2

为什么砖家常把某只股票赋予推荐级别而多于卖出?迎合多数人预期,错了也有理;既然趋同也是趋势,就有很大可能验证并变得有利。

疫情期间口罩等医疗资源抢购、挤兑现象屡见不鲜,这其实是在“竞底”,结果是越抢买的越是贵东西。跟人们在充斥着大量噪音的嘈杂空间,必须大声说话才能叫人听见一样。而一旦所有人都提高了音量,噪音程度也提高了,于是人们必须用更大的音量说话。

一件二手物品哪怕崭新也会与一手有不小价差。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关系。

幸存者偏差,让我们感觉印度电影在中国受欢迎。

由于加征关税缘故,部分产品价格国内外会有很大差别,比如之前的糖美国征税100%。民众感受不到价格巨大差异,因为不太吃。此举好处是为本国糖厂多创造效益并为议员选举提供财政支持(这也是所谓的民主透明带来的“不透明”)。关税带来的好处集中,成本却高度分散。

相对于美国,欧洲多开小排量车,主要是因为燃油税非常高的缘故。新加坡车辆中豪车占比高于美国主要是因为车牌贵,但与车的新旧、价格无关,基本是中上阶层才买得起。

制片商一般会在主要的几个国际市场错开电影的首映日,以便演员前往宣传。因此,一部电影,可能在美国是9月上映,在欧洲则是2月,亚洲是6月。影院要有时间差,防止被免费看电影,这就是各国DVD格式不一样的原因之一。

日本结婚比中国隆重程度有增无减,七大姑八大姨之外还有各种要照顾的关系,与西方国家有很大不同。其风俗习惯与社交需求有很大关系。

康奈尔大学自杀率低于美国平均,但总被认为是很高。原因与其位置特殊、交通不便,营救总被报道有关。人们乐于记忆案例,对数据的查询和分析就没那么多耐心。类似于一摁下就播放的道理。

买房子做对比,增加一个无关的第三选项,会影响客户之前的决定。

维密钻石胸罩几百万美元从来没人买,也没指望卖出。钻石相对容易回收再卖,而更多是吸引客户目光聚焦在品牌上,也对男客户下定做对比,觉得买个几百块的给女朋友省了钱。当然,也可以说是个馊主意,现在它经营不善了。

每次超级碗举办地附近酒店客房都会爆满,为什么不涨价?不为一天短时,而是为了长久之计。餐饮等也是。

最好的礼物往往是让我们自己买时有点舍不得的东西。

为什么美国销售的女装按标号尺寸表示大小,而男装却直接采用测量尺寸呢?尺码虚荣,为了穿衣显瘦,女装可以刻意做得比实际尺寸大,这样就买的尺码显得不那么难听。男装想要那么操作比较难。虽然大多数男女都希望在公众场合衣冠得体,但在女性的身份认同构建当中,外表占的比重更大。这也是为什么男装所在楼层可以比女装低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女士可以顺便给男士买衣服,而男士给女士买的相对少。

公交车车座不够时先到先得,单行桥上也这么约束会有秩序很多,但整体过桥时间也要比一边过完另一边过长很多。

篮球选秀后的第二天表现要比选秀时差?原因可能是超常发挥后正常水平的回归,因为不可能一直处于高水平发挥状态。

总结

·只要意识到了既成偏见的倾向性,决策者大多能获得好处。

·大部分买卖赚的是信息不对称的钱。

·人均收入,是各国之间最显著的一个差异。

·一部分有趣的国际性差异,源自从事不同职业所造成的机会成本差异。

·有些国际差异来自不同社会习俗所带来的不同动机。

·成本效益原则有时候能帮助我们理解表面上毫无意义的信息。

·很多事看来是一摁下就播放、图省事,其实是潜意识没有被意识主导的关系。

·行为经济学告诉我们,如果想要理解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实际所做的选择,必须对人类的动机加以更细致的分析。

·从理论上来说,现金奖励胜过同等价值的其他奖品。可人们往往偏好其他形式的奖励。

·在很大程度上,人们所做的选择,源于一种想要构建、保持个人或群体认同的心理动机。

·先到先得的规范有时也会造成整体成本增加,从而容易让人产生不遵守规则的结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