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共享单车的消息很多,在得到吴军老师谈到了摩拜单车,吴晓波频道也请来了摩拜单车的投资人做节目。
在北京的地铁站,能看到大量橙色的定制单车,也会有黄色的OFO自行车。这种模式得到了资本的青睐,摩拜和OFO都得到了上亿的投资,摩拜单车已经估值10亿美金,并在全国各地投放大量自行车。OFO也开启城市共享计划,在各地大幅推进。
摩拜和OFO,是目前共享单车领域两家最大的公司,我们说到共享单车,自然离不了这两家的比对。因为我自己是摩拜单车的用户,但是没有注册OFO,所以我主要以谈摩拜为主,也会比对两者的不同。
1、通过骑行押金,设置“沉没成本”
要想骑行摩拜单车,必须通过APP注册,同时缴纳299元的押金。摩拜单车有两种型号,Mobike和轻一点的Mobike lite,收费分别是2元/小时,1元/小时。
因为有押金,意味着用户在摩拜已经有了投入,所以会增加用户的使用频次。当然,押金也是对用户的监督,一旦出现车辆损坏或者损失,可以用押金来进行相应的赔偿和维修。
同时,押金的方式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现金流。须知摩拜是自己设计生产自行车,这是要投入大量资金的,而OFO是从校园起家,通过个人将单车共享出来,因此,他的自行车上的投入要低一些,押金是99元。
2、比功能更重要的是网络效应
通过网络效应,用户数越多,对用户越有价值,当用户数突破临界点,就是出现“赢家通吃”的现象。
对于共享单车来说,同样具有网络效应,路上骑着橙色的摩拜单车的人越多,就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注意,然后是尝试,然后加入。当骑行的人越来越多,一是方便用户取车,在任何地点都有可能看到摩拜单车的身影,同时通过网络效应有可能降低使用成本,使得用户每单位时间骑行的花费降低。
所谓先下手为强,所以目前摩拜单车和OFO都通过资本的注入,在各大城市迅速地推,力图先占据市场。因为对于一个用户来说,如果先使用了摩拜单车,只会有很小的几率再去注册OFO,反之亦然。
为了增强网络效应,除了增加单车投放量之外,如何增加用户之间的互动,以及用户与潜在用户的互动,是需要摩拜和OFO考虑的。目前摩拜在圣诞,新年等节点推出了一些活动,比如寻宝,送手套之类的,就是为了增加用户和摩拜之间的互动。另外也可以组织摩拜单车骑行活动,统一的着装,亮眼的橙色军团出行,会有一定的广告效应,也增强了用户之间的互动。
3、先免费,后收费
互联网的免费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了,窃以为,摩拜也可以用二段收费来推动感兴趣者试用摩拜单车。比如,前3次免费骑行1小时,当然,押金要照交不误。这样,如果用户真的试用之后,体验到这种最后一公里骑行的方便,我相信他会充值成为用户的。奇怪的是,在摩拜我都没有看到这种手段。
而OFO出身于校园,天生有着免费的基因,OFO的理念是不生产车,只连接车与人。如果你贡献自己的车出来,你就可以免费使用OFO平台的其他车辆,这招在校园内很有效,能够在短时间内给平台增加大量的车辆。
另外OFO听说采用了滴滴的红包补贴方式,骑行后可以发红包,通过这种补贴方式来吸引更多的用户来体验短途骑行。而摩拜确实没有看到在这方面的营销方式。
4、跨越死亡陷阱
目前市场上除了摩拜和OFO,在各地还出现了几家共享单车的公司。但是,这个竞争不仅仅局限于这几家公司的竞争,更重要的是跨越死亡陷阱,真正推向市场。
像我,就是通过朋友圈看到有人骑行摩拜,自己主动下载APP注册加入的,属于是创新者,对于新的技术和应用比较好奇。而一项应用要真正推向市场,是需要跨越早期采用者,被早期大众所认可和接受。
共享单车的早期采用者是学校的学生,公司的年轻白领等。而要想让短途骑行成为大众的一个生活习惯,就需要让出行的人们,不管你是去上班,去走亲戚,还是去公园,你在乘坐公共交通之后,离目的地最后几公里,你会自然的选择共享单车,这个时候,我们才能说共享单车跨越了死亡陷阱,被早期大众认可和接受了。
要做到这个程度,一是需要时间来培育更多的用户,另外就是通过网络效应,加上企业有意识的广告营销,让用户之间,用户和潜在用户之前产生正向的反馈和影响,使得短途骑行解决方案深入人心。
5、给足消费者面子
摩拜单车的创始人王晓峰,是个超级sales,所以非常了解消费者的心里,在做摩拜单车之前,他做过详细的市场调研,发现校园之外的骑车人,除了骑的是昂贵的赛车之外,就是蓝领工人和老人,骑着叮当响的自行车穿梭于大街小巷。
而如果让年轻人或者小白领们骑着这种自行车出行,会让人觉得很没有面子。所以,王晓峰重新设计并自己生产提供Mobike上路。亮丽的橙色,加上实心轮胎和齿轮驱动,大大降低了故障率和维修率。
但是,最早的mobike很多人反映太重,骑行体验不是那么好,于是Mobike很快推出了Mobike lite,这款车是采用链条驱动,同时在前面加上了车筐,整体重量降低了不少。但是实心胎在减震上确实和普通的充气胎还是有一定的体验差别。另外,mobike定义自己是短途出行解决方案,所以,即便你骑着摩拜骑行十公里,大家也会以为不是没有车,而是用摩拜短途出行而已,真的是从里到外照顾用户的面子啊!
目前市场上最火的共享单车就是摩拜和OFO了,就如当年的滴滴和快的,从两者的思路上能体会到背后操盘手的不同。
OFO的创始人戴威是从北大校园开始创办的OFO,所以他的理念是:我们不生产自行车,我们只是连接车。目前OFO的主要打法就是通过个人将单车共享出来给平台,通过统一刷漆,调整之后投放市场。
这种打法的优势是,能以零成本获得大量的车源,迅速扩张,占领市场。缺点是,因为提供的车源新旧,品牌不一,造成体验的差异,同时,后期的维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现在我在路上已经好几次看到胎没气的OFO自行车。
而摩拜虽然前期投入比较大,但是后期的维护会省去很多时间和精力。当然,OFO完全也可以采用自己造车的模式,只要有资金注入完全能实现。摩拜也可以吸引个人单车的进入。所以最终情况如何,还不好说。
现在两个公司都是在各地推广,希望尽快投放市场,占领客户手机。一旦客户数量突破,就有可能压制对方,实现赢者通吃。这也是金沙江创投进入后,扬言几个月结束战斗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