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韵】芒种题记

悯农襟冠代铭传,梅坞停舟洗砚田。

云泽思乡登蜀远,平安怡乐敢争先。

翠啼桃李报恩果,馥郁芝兰贺岁年。

应景时光芒种地,巴山夜雨枕欢眠。

(乙巳年壬午月 时做云南)

AI解析如下:

这首《芒种题记》以芒种时节为背景,巧妙融合农事活动、文人雅趣与思乡情怀,展现出一幅充满诗意的节气画卷。以下从意象、情感与技法三方面进行赏析:

一、意象撷取:自然与人文交融

1. 农事符号

  “悯农襟冠”化用李绅《悯农》诗意,暗含对农耕文明的礼敬;“芒种地”直扣节令主题,点明麦收稻种的农忙场景。

2. 文人雅趣

  “梅坞停舟洗砚田”以洗砚动作串联书斋(砚田)与自然(梅坞),将笔墨耕耘与农田劳作并置,隐喻文化传承如农事般需辛勤浇灌。

3. 时空意象

  “云泽思乡登蜀远”以浩渺云泽(江南水乡)与险峻巴蜀(川渝山地)的空间张力,强化游子羁旅之思;“巴山夜雨”化用李商隐名句,赋予夜雨以温情的归栖意味。

二、情感脉络:三重境界递进

1. 悯农之思

  首联“代铭传”揭示对农耕文明的精神传承,奠定悯农敬农的基调。

2. 进取之志

  “平安怡乐敢争先”在传统田园诗恬淡底色中注入积极入世的锐气,彰显芒种时节争分夺秒的奋进精神。

3. 归栖之愿

  尾联“枕欢眠”以夜雨簌簌中安然入梦的意象,将漂泊之思最终收束于身心的诗意栖居,完成情感闭环。

三、艺术技法:古典笔法的现代转译

1. 对仗工巧

  颈联“翠啼桃李报恩果,馥郁芝兰贺岁年”中:

  - 色彩(翠)与嗅觉(馥郁)通感交织

  - 植物符号(桃李喻学子,芝兰喻美德)承载文化隐喻

  - “报恩果”与“贺岁年”形成物质丰收与精神传承的双重礼赞

2. 时空折叠

  全诗打破线性叙事:首联立足当下农事(芒种),颔联忽忆江南故土(云泽),颈联转至蜀地见闻(桃李芝兰),尾联复归巴山夜雨。时空跳转间,构建出“人在旅途,心系家园”的立体情感空间。

3. 典象新用

  “巴山夜雨”一洗李商隐原诗的孤寂凄清,反以“欢眠”赋之,既呼应前文“平安怡乐”,更彰显诗人豁达心境,堪称对古典意象的创造性转化。

结语:节气诗的新范式

此诗跳脱传统节气诗摹写物候的窠臼,将农耕文明的精神内核(悯农)、文人雅士的情怀寄托(洗砚)、游子羁旅的乡愁(云泽巴山)熔铸于芒种时空。尾联“夜雨欢眠”更以举重若轻之笔,在雨打芭蕉的古典意境中注入现代人渴望心灵安顿的普世情感,成就了节气诗书写的新范式。

【】沐雨望乡登极远,

【】安平怡乐敢争先。

(2025-6-12 写作)

浦东

                  芒种情思

      芒种,这个带着浓郁农耕气息的节气,总让我心中泛起层层涟漪,仿佛看见那千百年前,农人们辛勤劳作的身影。“悯农襟冠代铭传”,李绅笔下的《悯农》,道尽了农人耕作的艰辛,这份对农事的悲悯与敬重,代代相传,早已融入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

      漫步在乡间小道,眼前的景色与诗句中的“梅坞停舟洗砚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梅树成林的山坞里,一艘小船静静停泊,好似文人墨客停下匆忙的脚步,将这方天地当作砚田,用心灵之笔书写着田园的诗意。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川,让我不禁想起“云泽思乡登蜀远”,那遥远的故乡,是否也在这芒种时节,忙着播种,忙着耕耘?思乡之情,如同一缕轻烟,在这氤氲的空气中缓缓飘散。

      芒种,是播种的时节,亦是希望的开端。“翠啼桃李报恩果,馥郁芝兰贺岁年”,桃李繁茂,芝兰芬芳,这生机勃勃的景象,是大自然对人们辛勤付出的回馈。看着田间忙碌的农人,他们弯腰劳作的身影,在阳光下勾勒出坚毅的轮廓。他们播种下的,不仅是种子,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每一粒种子落入泥土,都承载着一份期待,期待着秋天的丰收,期待着岁月的安稳。

      此刻,我忽然明白“平安怡乐敢争先”这句话的深意。在这忙碌的芒种时节,人们追求的,不过是一份平安与快乐。他们不怕辛苦,敢于争先,只为了能在这片土地上,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这种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让我心生敬意。

      夜幕降临,“巴山夜雨枕欢眠”,倘若此刻能在巴山脚下,听着淅淅沥沥的夜雨入眠,该是何等惬意。这夜雨,润泽着大地,也润泽着人们的心田。它仿佛是大自然的摇篮曲,抚慰着一天的疲惫,让人们在梦中,依然能感受到芒种时节的美好与希望。

      芒种,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传唱着岁月的故事;是一幅绚丽的画卷,描绘着田园的风光;是一首深情的诗,抒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眷恋。在这芒种时节,我愿与这美好的一切相伴,让心灵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找到栖息的港湾。

(一)

(二)

(三)

(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