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上被同事的一条微信叫醒。原来在昨天的年终考核中,我负责的那块工作拿了评比的第一名。接替的同事来报喜,早上我就处在一种兴奋的情绪中。到qq上一看,果然领导也给我发了类似的祝贺信息,另外学院领导也在群里转发了。这突如其来的工作肯定让我有点飘飘然。然后接替的同事传达了她接这个工作的压力。我想了想,分享了我的一些工作思路给她,并且试图让她对这部分工作充满动力。自己在思路上也有一些打开,比如我跟同事提到了,关注教师、研究生的心理,进一步建设心理咨询室的想法等,这里面真的还大有可为。
脑海里闪过昨天在《我害怕成功》这本书里看到的,李安接受陈文茜的采访时说:“投入后,我觉得最好的统御方式不是控制它,而是让他有参与感,请君入瓮,邀请他们参与,让他们觉得在实现自己的梦想,那样的力量是最强大的。” 这句话说得太好了,我打心眼里佩服李安。
2
中午老妈也打电话过来,询问我的身体情况。我告诉她目前已经休假在家了,周末公公婆婆会过来。老妈就讲了在老家那边,替我安排房间,修空调,买衣服烘干器,请保姆这类事情。我感到家人为此投入了很多,而我其实蛮没心没肺的,等着他们安排好这一切,什么都没有去操心。不过,想到前面那句话,他们参与得越多,可能越有存在感,可能越觉得这件事和自己相关吧。他们愿意做这些,我有什么道理拒绝呢?
3
昨天整理了一下各种“未完成”,惊觉自己有那么多半途而废的学习。还做了最近几个月的阅读、学习计划,按照计划列表,看完了一本书,另一本看了2/3。
我发现自己总是对开始一件新事物充满动力,但对于进行到一半弃之的事情就没有办法很认真地投入。而且被弃下的事物有一个特点,不管是书还是课,都有点长,或者有点难,长/难到要花费一大块时间投入。这种庞大、复杂的东西,很容易让我半途而废。这个特点已经出现很多次了,希望这几个月能尽可能多地把前面落下的补起来,挑战一下这种规律,能够去感受完成未完成的事物带来的满足感。
4
今天打算继续把昨天没看完的书看完,然后补婴儿观察的课,大约3点左右去一趟市民中心取我的市民卡(顺便就当锻炼身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