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好吃饭,你妈妈要生气了。”奶奶威胁着。
孩子嘟囔着嘴,一脸委屈地说:“妈妈,你不要生气!”
你在心里叹一口气,“妈妈没有生气。你好好吃饭吧!”
孩子往嘴里送了勺白米饭,今天没有为他开小灶。
你担心孩子被养成了讨好型性格,没有树立明确的是非观。你不赞成威胁和打骂,教育孩子要用心,要耐心。说教容易,做起来,没那么简单。
孩子四岁多已经懂得看脸色了,他调皮多动,充满好奇,我行我素,经常把“你不要生气嘛!”挂在嘴边,让你觉得暖心又无奈。
你的父亲在住院,你在试图安抚自己的焦虑和担忧。
父亲刚到退休的年龄,大年初二住院,是大家都没有预料到的。
“不可能运气这么不好吧,我才刚准备退休。”在被告知可能的情况时,父亲说。
你没有接话,不知道该说什么。似乎什么都不说,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你回想起大年二十八,一家人围坐在奶奶家。父亲说:梦到了自己的父亲,大冬天里,穿着短袖,担心他穿不暖。
坐在一旁的亲戚打趣地说,他和我们没有生活在一个世界,这里是冬天他那里是夏天吧,刚好相反。其他几个人应和着笑了起来。
而父亲独自在一旁,低头哽咽抹眼泪。人脆弱起来,就会失态吧。
大家一直生活在忌讳表达哀伤的环境中,太久了。
你也知道所有的事情都会过去,好的、不好的。
你每天给妈妈、奶奶、姑姑们打电话,宽慰她们不要着急,“爸爸会好起来的。” 叮嘱大家都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上班。该干嘛就干嘛。
电话一挂断,自己就放声哭几声。时间一天天过去,十天后,渐渐地你不哭了,你越来越相信自己说的话,“爸爸会好起来的。”
你需要保持着好心态、照顾孩子、好好上班。
你清理了冰箱、整理了厨房,每个角落的打扫,每一次的擦拭和清洗,让你内心平静了一些。
父亲说他这一辈子都挺顺利的,想去进修就进修,36岁想转行就转行。从教师转行到公务员。现在想想,觉得自己不顾妻儿,真是有点猛。赶在60岁之前学车买车,开车上班。做了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他说有一次从进修的学校回到家,发现孩子们碗里的菜是半个皮蛋。
听到有人说,孩子是家庭里心理状况最健康的一个,所有家庭的问题,没有被表达的情绪,都会通过孩子表达出来。因为孩子敏感的心,虽不善表达,但最能体会家庭里不可名状的氛围。
你想让孩子知道,他的感受是重要的,是值得被尊重的。
当大家都在说,“不要哭!你是男孩子”。你会尝试理解他,帮他分析找出哭泣的原因。
鼓励他表达情绪,表达真实的感受,面对自己的脆弱。在忌讳表达哀伤的家庭,要学会面对自己的脆弱,才能教育孩子接纳自己的脆弱。
人的哀伤,如同潮水延绵不绝,但是它总会退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