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5

第5章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这一章看得我有点头昏脑涨的,完全不知道作者反反复复在讲什么?本来是很简单明了的事情,却用了大量篇幅,反而没有把事情说清楚,让读者一头雾水。这一章可能对语文老师来讲比较简单,因为主要讲的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决定是否同意别人观点的一个必要步骤是准确辨认出关键诩或短语的确切含义。

确定词义的正确含义须注意:词语的多义性和易混淆性。(在论证时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

找到关键词的线索:1、检查论题,看有没有关键词。2、在理由和结论中寻找关键词或短语。3、留心抽象的词或短语。4、通过反串来判断别人怎样给特定的词或短语下不同的定义。

重点关注关键词或短语有没有歧义,克服两个障碍:1、自认为和作者想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2、认为术语只存在一个明显的定义。

只有在论证过程中出现的含义模糊的词才显得最关键。

如何理解模糊不清的陈述的意思?1、通过上下文语境,2、作者或演说者的背景,3、词语的习惯用法,4、多义词前后的其他词语和陈述。

词的意义有三种表达方式:同义替换(synonyms)、举例说明(examples)以有具体标准定义(definition by specific criteria)。(这是在学语文吗?大概学会提问,首先要把语文学好,才能找到别人说话或文章中的弊病,才能提出问题。)

术语和短语既有外延意义又有内涵意义。外延意义是指使用一个词约定俗成的、外在描述性的指称对象。内涵意义是指我们附加给术语或短语的感情上的联想意义。政治语言常常会附带感情色彩,而且意思模棱两可。

说话或写作时的注意事项:时刻警惕歧义,力求将文章表述清楚,最好采用反串法,不断回到自己的研究中,要与别人展开对话分享结论和理由。为了避免表达不清,一定要界定好术语。

(这本书有两个比较好的地方,第一每章后面都有相应的练习题,可能通过练习题帮助理解学习的内容,也能一步一步学会提问。第二每章最后都会根据所讲的内容与我们说话和写文章结合起来,让我们通过学习更好地利用判断性思维进行说话和写文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