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呆子”不一定是看书看呆的,很可能是脑子的生理特性暂时发展到呆的阶段就停止了继续发展!这类脑子往往干什么都可能“呆”到什么里。比如戏呆子,数学呆子,棋呆子。
那么书呆子也不一定是现在的教育的必然结果,有可能老师呆,有可能家长呆,把学问教呆了,把日子过呆了,把孩子带呆了!
这样说来,“书呆子”的反面肯定不是不读书。有的学问高的人不一定呆,有的呆的人不一定有学问。究其根本,有的虽然学习的多,但是其他兴趣爱好一样不少,没少淘气,时间哪来的?大体上是聪明点,所以效率高,省了点时间;或者家里宽松,没有把学习当做单一目标,孩子开点小差,干点别的,回到学习的跑道一看,发现别人倒是只在做一件事,可是速度也忒慢了!所以,他一跑就追上了!
为什么,“呆子”里有很多成事的呢,毕竟人家时间成本是下的够够的了!可是,这类“呆子”的幼年的专一往往是被动的,没有资源,没有条件,大好精力只能投入一件事中了!
那我是不是“先天论”呢?也不是,人的潜力不挖一挖,谁知道有多少啊!
我想说什么呢?不管读书不读书,你的生活单一,大脑就单一,人就呆。我看到有很多读书不多,但能成事的无一不是主动或被动努力丰富自己的精力,对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有很好的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考能力!
总之,“读书无用论”和“读书至上论”都是伪命题。就像痛风了,骂海鲜;拉不出屎怨茅坑一样,自己呆还要让书来背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