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对于这个写文后,要不要再花大量时间检查的问题,进行一下自我的剖析和反思,也给其他好友一些提醒和借鉴。
第一,关于错别字问题。前两天,有位简书好友给我提醒,说我的文章有一些错别字需要改正,要不然会影响阅读效果。当时确实是虚心接受了,可是没有彻底执行下去,检查了两三篇,后面又放松懈了。然后给自己找了台阶-时间不够之类,以后再改之类的理由。昨天又有一位好友,专门就文章中的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地方给我一一的指出来。在感激之余,觉得是该好好的反思下,首先从思想上重视起来。的确,就像友人们说的那样。好好的一盘菜上桌,先不考虑口感如何,第一眼要干净,才有机会下口去尝试。而上面有个苍蝇,恐怕不是尝试的问题,而是会引起不适,造成心里阴影。
第二,关于写完文章后的删减问题。一篇文章第一次成型,可能是最能代表当时想法,是思维最活跃,最感性的时候,语句也是最华丽的时候。是否需要在写完之后,静下心思,对文章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进行推敲,语句进行顺序的修改和删减。可能回头看刚才写得文字,有时候除了错别字,也会出现一些语法的错误。剔除这些显而易见的错误,是否有勇气对自己的“得意之作”进行推倒重来或者是缝缝补补。这需要的不光是修改时候的耐心,还有对作品追求完美的责任心。本着对自己负责,对读者负责的态度,需要像贾岛那样对僧敲月下门和僧推月下门的推敲,需要像好多伟大作家那样对自己和和对作品苛刻,不满意宁愿全部删掉的态度,完成对自己作品的要求。
第三,关于文章构思的问题,以前写文章,喜欢跟着感觉走,笔走龙蛇,美其名曰为写意。心走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没有大的蓝图和框架,完全凭借的是心血来潮时候的灵感。但是灵感会枯竭,也只是灵光一闪,不会构成整片的文章,只能成为一闪一闪的粉饰,不能构建文章的大厦。就像建设房子,没有日常的基础和设计图,再美丽的粉饰也只是金玉其外。
第四,关于内容,来简书也快一个月了,也许是好久未动笔的原因。感觉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找到方向。从散文,随笔,诗歌,到小说,每一个都试图去涉猎,却没有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总是被时间催着跑,在赶文字,在赶着更新。其实这也侧面反映了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即使再伟大的作家,如果不进行学习也会成为伤仲永,更何况我本就没有天赋,更需要多多读多看。慢慢的提升。
再次感谢支持我的朋友的指正,在这里也给自己明志。不去敷衍作品,文章短小可以,不能由简单的错别字和语病;慢慢的试着用框架式的方法去写文章;对每次文章完成后进行检查。改掉拖延的习惯,用积极的心态去严格自己。也感谢一直以来对我文章包容的老师和朋友们。不断地给予了我勇气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