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会:靠荀伯,死的快,要活命,还是自靠吧!
士会自那日向荀林父问计,已经预料到大祸将至。士会见林父渡河扎营之后,全无备战之策,对楚营求和又是可有可无,后还任由先谷、魏錡、赵旃等人随意往楚营单挑,便知道林父木头人一个,全无主见,主打一个靠不住。
往日赵盾在位时,则是另一番景象。赵相国文武双全,凡事皆有主见,无论内政事务,帅军出兵,大小事等,大小官员都必须得到赵相国点头首肯,方敢行事。哪里像如今这些小将军们,个个不受约束,目无军纪,又自以为是,凭自己的脾气,只想展露自己的本事,争功炫耀。
再者,赵相国常常事无巨细都亲自过问,亲自安排,因此不论将领兵士,都已经习惯了一切都等待赵相国的命令,开口闭口都是“相国说了……”“相国尚未有令……”“等相国安排……”。
现在换了荀伯做中军元帅,众将领仍沿着旧日的习惯,只干等元帅下令,方各自安排。如此一来,扎营数日,荀伯一直不下命令,众人也就一直没有做任何准备。
士会见荀伯不动,下面的将领也不动,只有几个爱出风头的,全无计划却反覆挑衅楚军,知道这回晋军大概要凉凉了。为了自保,只好抛开荀伯,与巩朔等几个脑子还清醒的,做好应敌的准备。
果然如士会所料,楚军终于被挑衅发怒,突然发难,三军齐出,而晋军从上至下全无准备,乱作一团,任由楚军攻打。还好士会自行整顿好了上军的兵力,与巩朔等商议好应敌计划,一面又遣探子时时打探,因此早早得知楚人来攻,当即下令结阵应敌。
由于士会手中兵力有限,又知无法与中军下军联动互援,只能用计智取,但求能带着上军脱身而已,毕竟现在朝中早已不是赵相国主事,如果犯了错,回到国中,没人兜着,只怕连命都保不住。
因此楚公子婴齐来进攻上军的时候,士会早有准备,且战且走,引着楚军往敖山里走。婴齐见士会人不多,又往山中跑去,只当做晋人不力,于是奋力追赶,到敖山脚下,眼见快到晋军营寨,触手可得,越发兴奋,喝令兵卒只管冲锋。
不曾想,追到了山口,突然炮声大震,楚军吓了一跳,尚未反应过来,一军从山口杀出,中间是一车当先,一员大将在车中高叫:“巩朔在此,等候多时了!”
此时炮声余震犹在,烟雾弥漫山间,战车在烟雾中猛冲过来,当中的将军站在车上威风凛凛,犹如天神临凡,楚兵一下子都被这情景吓得都呆住了。
公子婴齐也呆了一下,但是马上发现对方虽来势汹汹,然而随从的兵甲并不多,很快反应过来,急忙大喊:“不要惊慌,来的是晋军残将,不足为惧!”又下令兵士往前冲杀,敢临阵退缩者立诛!兵士于是又继续往前冲杀,婴齐自己也毫不犹豫往巩朔冲过去。
巩朔接住婴齐,两人厮杀斗了二十多个回合,巩朔知道自己兵力有限,此番并非真为厮杀而来,而仅是为了争取时间让士会脱身。于是一面假意厮杀,实则并未出尽全力,一看到有机会就撤退一点。
婴齐似乎看穿了巩朔要跑,于是进攻得更紧,巩朔退一些,他便往前逼进一些。然而巩朔要脱身,并不恋战,婴齐追得越紧,巩朔便退得越快,婴齐便不知不觉往前追了许多。
追到一处,突然前面炮声又起,又杀出晋军,原来是韩穿前来接应。婴齐正与巩朔厮杀,突然又有晋兵杀出,无法分身应对,还好对方人数不多,偏将蔡鸠居便出车迎战,婴齐内心才松了口气,提起精神,要与蔡鸠居两边共同攻打晋军,不料山凹里又有炮声震响。
婴齐刚才被韩穿吓了一下,不小心丢下了巩朔,让他脱身而去。此刻尚未与韩穿打上,听见又有炮响,真的有些慌了。
方才追击时,凭着一股锐气,决心要拿下巩朔,不知不觉已经追入山中。现在快入山腹,两边山高蔽日,前面怪石嶙峋,遮挡视线。婴齐心中犹豫,那股锐气散去了七八分,动作也慢了下来。
然而炮声仍未停下,就看见到山中突然旗旆如云,全是晋军的旗子,接着大将郤克也带着兵士杀出。婴齐见杀出的晋兵人数仍然不多,但刚才巩朔人不多却一直退,莫非正是晋人的奸计?婴齐疑山中有更多伏兵,如果真的进了山,到时中了埋伏退无可退,只怕全军覆没。于是便喝令停止进攻,鸣金退师。
士会见楚军退去,赶紧传令点查将士,得知全员俱在,无一人受伤或折损,这才松了口气。然而也未敢放松,见楚将刚才因担心山内地形曲折险要,而不敢追赶,料想之后楚军可能会增派兵士前来攻打,此时山外正混战,必然不可出山渡河,只能在山中守待。
于是赶紧与郤克定计,利用敖山的地形险要的特点,将上军化整为零,结成七个小寨,连络如七星,各小寨互为独立,如果其中一个被攻破,也不至于累及他寨。而且小寨之间可互为救应,如有需要又可连成一线进行包抄。
公子婴齐也担心山内埋伏,故也不敢轻举妄动,但因军令在身,也不能轻易撤退,只好在山外守着,有守株待兔的意思,等着如果有晋军出山,则可擒获,也好回去覆命。
于是两军便在山内山外互相僵持,士会料定楚军离国已三月有余,此番攻晋必要速战速决,因此已打算好,屯在山中一直等到战斗结束,楚兵全部离开,才整旆拔营,出山渡河,返回晋国。
士会在山里安顿下来时,荀林父仍在渡口惶惶然等船渡河,赵括看着水中那些小舟,一条船坐几个人,送至对岸,等下了船,又渡回来再接几个人,这几时才是个尽头!急得冒火时,忽又想起赵婴齐自己渡河,忍不住火冒三丈,骂出声来。
林父听着赵括那干净得不得了的骂词,看着岸边挤满的大兵,内心越发惊惶,就在此时,突然众人见到有几艘大船渡江而来,有人先喊了出来:“有大船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