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在云南省委书记王宁和省长王予波陪同下,先后到丽江、昆明等地考察调研。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云南考察时强调,云南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奋发进取、真抓实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
思想领航,筑牢减负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思想建设首当其冲。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地考察调研时,为各地区发展指明方向,其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是关键一环。广大干部要深刻领会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通过开展专题学习会、主题教育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深入剖析典型案例,从“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到随意设立“点赞”任务等,看清形式主义是如何侵蚀工作实效、加重基层负担的,从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明白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是为党尽责、为民造福,而非追求表面的光鲜亮丽。只有在思想上正本清源,才能抵制形式主义的滋生,为整治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制度护航,扎紧减负牢笼
制度是规范行为的准则,是整治工作的有力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从多方面对为基层减负作出细致规定。在精简文件方面,严格把控文件数量和质量,对文件制发环节进行与为基层减负一致性评估审查,避免不必要的发文,防止从政策文件源头上加重基层负担;在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上,严格计划和备案管理,改进方式方法,严控对基层督查检查考核总量,不搞“千分制”“双千分制”等繁琐考核体系,减少频次、优化方式,防止过度留痕。这些规定为整治工作提供了清晰的制度框架,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严格执行,对违反减负规定的行为严肃处理,设立举报渠道鼓励群众监督,让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确保整治工作有章可循、有序推进。
创新驱动,提升减负效能
创新是推动工作发展的动力,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其提高工作效率成为可能。打造一体化政务平台,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实现数据共享,避免基层干部在不同系统中重复录入相同信息,减少重复劳动。比如一些地方开展的“一网统管”“一表同享”改革,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数据填报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同时,在工作机制上也不断创新,如合理下放权力,做实乡镇(街道)的“吹哨”调度权、考核评价权、人事建议权等,让基层在面对问题时有更多的自主决策和解决能力,减少层层请示汇报的时间损耗。通过创新驱动,持续为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注入新活力,提升工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