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和朋友聊天说,如果时间能倒流,我愿意回到2015年,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我愿意,选择成都。当时因为焦虑,在北京没房,没户口,也没挣多少钱,放弃北京选择成都,算我的一个逃避。
2015年,成都房价均价8000,那会儿不限购,首付20%,而且首付还能分期。和前女友看房的时候,差点就心动买了。然而并没有付出行动。
2015年,国庆过后,分手,因为异地。
2015年12月1日,老爹去世。两个月,双重打击,实在是缓步过劲,下班回到自己的出租房,以泪洗面。我没有能力留下我最爱我的老爹,也没法留下我最爱的那一位。
2015年12月17日,办完老爹的丧事。重新来到成都,冬天的成都实在冷,刺骨地冷,坐在环球中心的大厅里,思考许久,因为梦想还没有实现,就这么从北京走了,还是会有遗憾,所以整理好心情,再次投入北京的奋斗。
2016.01.01 ~ 2017.09.15 拼命的积累经验,拼命的学习掌握各种技能,报了很多培训课程,投资理财的盈利越来越多。拼命锻炼身体,买了自行车,开始去和外面的世界接触,不让自己再一个人留在痛苦的回忆里。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骑行,从一天50公里,到一天80公里,一天100公里,一天180公里,慢慢找回了之前的自信。拼命思考着未来的出路。生活就在这样的平淡的日子里,慢慢走过,有些人走进,有些人又离开。终将留下来的,感谢那些年在最痛苦日子,陪着我的,是那些真的朋友,乐B,鹏哥,力轩,汤哥。2017年初,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可以在失去的了,最多亏掉一些钱么,离失去亲人的那种痛苦根本没法比,所以进入币圈。
那些痛苦的日子,养了三条狗(悟空,火锅,八戒),一只猫(蓝淡)。蓝淡陪我度过了币圈最难过的三个月,然后就去了另一个世界,好久没有哭过,蓝淡走的那一天,再次忍不住。
或许他们是有意锻炼我更强的意志力,用离开这种方式,让我的承受能力变得更强大,确实现在信心和能力也比之前上升N多个层级,但这种方式希望后面不要再继续
小家伙,谢谢你~
后来的成都,变成国家一线城市,房价从八千,蹭蹭涨到两三万,蓉漂也成为一个新名词。慢慢滴,我也不再纠结,不再把房子,车子,这些看得见的物质生活当成生活的必需品,能住就行,有代步工具就行,专心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研究价格的变化上,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赚钱,如何盈利,如何把回撤调到更小。
昨天做梦,梦见在一千多个人面前,讲课,讲如何写代码,但是遇到一行代码,无论如何都解释不了,好尴尬。虽然经常梦见化学靠零分,但是化学在高考的时候,只丢了3分。我想心理暗示是这样的,你越不能辜负的人,你就会心理把他看得很重,化学老师高中对我特别好,虽然前两年,表现很差,但是依旧对我不错,所以不能考零蛋,就是怕让他失望。如今已经有这么多陌生的小伙伴,无条件信任我们,我们就更加得加油,每一个小细节都要做到极致。
时隔两年之后,再次踏上成都,感觉和之前完全不一样了。不再考虑是不是买房,是不是买车,而是和成都一群同样热血有梦想的小伙伴见面,聊天。成都给我的感受,依旧是包容,热情。和出租车师傅聊天的时候,师傅说,在成都耍朋友,根本不看你有钱,没钱,都能坐到一块儿,搓麻将。
「出来耍塞」
这次来成都,还见了原来一起在北京折800工作的小伙伴,他们举家搬到了成都,问起理由,她说:「北京没有归属感,赚多少钱都不够,永远都有人比你赚的多。没房没户口,就来成都喽,现在感觉很好,压力没有那么大,幸福指数很高」
北京确实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城市,机会太多了,能给月薪两三万的公司比比兼是,员工干得不爽了,随便就可以跳槽,这种人员的流动性,给公司带来比较大的损失。因为想做一辈子的事情,所以团队的稳定就相等重要。所以我可以在成都给高于行业的平均工资,外加各种分红,可以吸引成都最优秀的人才,他们有自己地域的归属感,也有公司的归属感,当然会更加努力去工作。
内心已经有了答案,目前定位是量化和教育。把最重要且不可替代业务放在成都,这就是量化业务。把另一个次重要的,也就是教育的业务放到北京。通过北京这个制高点来向外输出影响,通过成都脚踏实地去执行,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缺了谁都不行。
北京和成都,同样重要,如果非要一个排名,北京第一,成都第二
错过了太多,这次不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