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庄叔解读生财日历的第39/365 篇。
1月8日:如何锻炼深入思考的能力?
今天的生财日历来自白一喵的精华内容,原文如下:
推荐你用上推、平移、下切这种提示方式,这也是一种思维工具。为了方便记忆,可以简记为:向上、向旁、向下、
拿手机举例:
向上:进入全局、抽象层面的讨论。比如对我来说,这台手机是什么的一部分?
向旁:进入同一个层面里其他方面的讨论。比如除了手机,我还有什么别的查询信息的工具?
向下:进入细节、具体层面的讨论。比如在什么时间和场景下,我用手机查询信息?
我的理解:
上有大局观,下抓小细节,中懂横向思维。
1.向上有大局观
一件事一定不是孤立存在的。
有的人看见一块砖,那就是一块砖,让他再想想,可以是一面墙,再往深处想,可以是一栋房。
这就是向上思维。
一个看似孤立的个体,一定能够归到一个更大的类别里面去,在这个更大的类别里面,我们可以找到更多和我们问题相关的东西,而将这些东西全都联系起来,可以锻炼我们的大局观,看问题可以更全面。
2.向下懂小细节
看似微小的个体,其实也是由很多更小的个体组合起来的。
同样是一块砖,有人觉得这就够小了,可是再往深处想,这是用土做的,不同的土能做出来不同用处的砖,而且同样大小的砖,价格也不完全相同,其中细微的差距,是我们可以进一步思索的。
这是向下思维。
再微不足道的个体,也有其存在的意义,不该被忽视,深入探索一个物体的细节的差异,会发现很多以前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比如自媒体,同样一个视频,同样粉丝量的账号在同一时间发布,播放量却完全不同,一定是还有一些细节没有注意到,我们就可以继续往下挖,将问题拆解的更细致。
3.多元思维模型
我理解的横向思维,和多元思维模型有些相似。
同一个问题,可以用统计学方法来解决,也可以用生物学方法来解决,还能用物理学的方法来解决,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过程却完全不同。
还是一块砖,铺在地上的砖和砌在墙上的砖和埋在地基里的砖,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不一样的。
这取决于人们如何看待这块砖,根据对砖的了解不同,就会给砖安排不同的用途。
一个问题往往不止有一种解决方法,已经有的解决方法,也不一定是最优解,提升自己的知识广度,建立自己的多元思维模型,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多一种思路。
经常听得到的启发俱乐部,罗振宇给了我一个启发,问题在那里摆着,他可以用一个模型套进去解决问题,也可以用另一个模型来解释问题。
而解释问题的过程,就是不停使用类比和打比方,将原本的问题,逐渐转化为一个更容易理解的问题,然后解决这个更容易理解的问题。
就像数学的收敛函数一样,不停使用相似函数来收敛范围,直到收敛出一个我们熟悉的函数,问题就解决了。
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也是这样,看到一个问题以后,可以尝试把问题转化成不同形式,然后用我们拿手的方法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