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语言》读书笔记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语言》是一本研究儿童语言能力与学习成绩关系的书,作者是芝加哥大学的医学教授萨斯金德,书中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也综述了其他一些心理学家、教育专家的研究结论,书中的核心观点是:父母的语言就是刺激大脑发育的最好办法。

一、跟孩子说话数量的重要性

据统计,在美国,经济和社会地位较高的家庭,3岁孩子累积听到4000多万单词,能掌握1116个单词,而贫困家庭的孩子听到和掌握的单词,不足前者一半。这样的差距对孩子的从数学概念、读写能力、自我管理、情商、创造力等方面有巨大的影响,到三年级时,成绩的差距非常明显。

贫富的差距,会造成早期语言环境的差异,因为高收入家庭的父母更耐心,时时都在回应孩子,而低收入家庭对孩子的回应就少了许多。高收入家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一般是正常的聊天,而低收入家庭父母和孩子之间经常沉默。

作者认为,除了多交流,还要让孩子得到更多正面、积极、肯定的词。

二、跟孩子说话的三个原则

跟孩子说话时,要注意三个原则:

1、共情关注

共情关注是指和孩子要处在同一个语境中,他关注什么,你就关注什么。孩子的注意力保持的时间较短,要始终跟着他的节奏来转移,保持同一话题。

数字设备是共情关注的天敌,说话时看手机、电脑、电视会破坏语境。

2、充分交流

大人可以一边做家务,一边念叨手上干的活儿,让小孩子把你的动作、拿的工具所对应的词汇一一对应,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掌握词汇。

交流过程中要少用代词,人名和物品都要说清楚具体的名称,不要用他或它来代替。

3、轮流谈话

与孩子聊天时,要聊开放式的话题,不要问一些简单的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来回答的问题,这样能使双方轮流发言,使孩子独立思考。

三、跟孩子说话的方式

跟孩子说话的方式有两种:

1、指令式

我们都喜欢“听话”的孩子,我们发出指令,孩子就听从。比如,玩完玩具后,跟孩子说:“现在收拾玩具”。

但下指令通常都是违反人的本性的,用到的词汇很简单。

2、探讨式

说话时,解释因果关系,给孩子一种自主权。我们可以跟孩子说:“玩完了玩具,我们应该怎么做啊?我们是不是要收拾一下呢?你能帮助我一起收拾玩具吗?”

这种说话方式要说更多的话,说起来更麻烦、更耗时,但对孩子的自我调控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影响很大,是在鼓励孩子向更高层次的行为发展。


跟孩子说话,是一门学问,而早期交流最多的是母亲,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德国是第一个建立女子学校的国家,就是基于对这一点的认知,使得德国人民的素质在短期内得到高速提升,国力也得到飞跃的发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8℃~9℃ 空气:良 天气:晴(霜冻) 这是我第三次去认真读这本书了~以后我有孩子~需要多读书~让它从胎里和...
    萧筱068阅读 11,119评论 0 7
  • 不知道是否所有的新手妈妈都跟我一样,现在开始就会有教育“焦虑”。一方面,担心自己过早让她学习一些东西,会给她的童年...
    Jessica818阅读 4,991评论 0 1
  • 我们每个人在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差距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这个孩子上了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以后。实际上不可见的时...
    晨枫70阅读 3,828评论 0 9
  • 《父母的语言》其实是我的蓝田写作营同学杜鹃推荐的,出处是樊登读书会的听书。 对于一本有用的书,除了听书,我还喜欢找...
    麦田19阅读 13,701评论 0 7
  • 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与书店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96天。 由此3000万字的差距成为了贫富儿童之间差...
    登登一君阅读 3,247评论 0 1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