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想给二姑买点年货寄过去以表孝心,于是发微信问二姑要地址。二姑没有给,回复了一大篇表示感谢的话,大意是心意领了,冰箱已经装不下不用送了。顿时感觉一片孝心无处安放,于是给表哥发微信要地址,回复如出一辙,并且表示不用放冰箱的年货也不必买,家里已经备齐。最后还邀请我去杭州玩,他们会好好招待我。再次联系二姑让她不要客气,得到回复是我理解错了并不是客气,而是客观条件(冰箱满了,年货已经备齐)不需要我寄任何东西,并且表示等有机会来北京会来我家我再招待。
我的感受:1. 事情的起因是我想到小的时候二姑对我的特殊照顾,再加上现在各种途径了解到二姑过的并不是特别富裕的状态,于是孝心大发,在快过年的时候想要有所表示。感觉自己是发自内心的想要帮助二姑,同时也表达一份孝心让自己心安。
2. 二姑第一次拒绝后,我感到二姑是不好意思接受我的礼物,不想让我破费。同时也让我了解到她目前过的很好,不需要我给她寄任何东西。由于本人在人情往来上一直比较被动,不会办事(此为父母对我的评价,因此造成刻板印象。我自己也认可,但是我觉得并不是我不会办事,是我不会虚伪的表达,我想要对别人表达善意或者给别人什么好处一定是我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而不是为了人情世故而做符合人情世故的事情)因此遭到拒绝后,心里有些失落,并觉得二姑只是对我客气找了个接口而已。
3. 二姑第二次拒绝后,并且明白的指出,我理解错了,她并不是在客气,并且又强调了一下客观事实(冰箱已满,年货已备齐),并且表示以后她来北京我有机会表达孝心。这个回复WHICH IS 超出了我的情商范围,我一面对这样的情况就处于迷茫状态,无法理解这个客观事实是否只是一个借口而已。而如果只是一个借口,那借口背后的真实想法又是什么?我感到不解,依稀觉得二姑在我面前在努力的保持长辈的自尊的感觉。
4. 最后我对二姑表示理解,并且表达了等她来北京一定好好款待的意思。我的感觉有点失落,有点迷茫,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又做错了什么。这个感觉是很多时候在这种人情往来的事件处理上我会感觉到的。
这件事情给我的教训:
1. 对长辈表达孝心,要先做到,然后再告知。或者在长辈主动提出的时候,再顺应她。不要像这次这样,先许愿,说我要给你什么什么,需要你提供一个条件才能完成,这样事情多半不会办成,因为被给予的一方很少能大大方方的接受,多半都会客气一下,双方拉锯一下。成功率太低。
2. 给予这件事情其实真正带给给予者的快乐会比被给予者多。因此给予一定要真诚的发自内心,同时还要占到被给予者的角度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