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夜班下午趁休息一个人去看了今年贺岁档唯一想看的电影,看完电影初只觉得和韩寒所有的作品一样,有着非常强烈的个人风格,喜剧的外表之下,是化不开的悲伤。
看完到赶回医院上班没有时间也没心思细细感受和回味,好在今夜安稳,两点接班后查完房回忆了一遍电影及翻看了一些影评,关于有这么多人在电影没放映前讨伐韩寒,其实我是不明白,据说这部电影的原型是致敬已故赛车手“徐浪”,看过韩寒曾在博客里写过给徐浪的纪念文,言语间谦卑有理,完全没有他平时笔下那种时而狂野、时而调侃的讥讽。我喜欢这样的韩寒,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样子,不会因为世俗和任何人的喜欢与否而改变自己。
说回《乘风破浪》这部电影,很赞,整不片子浓浓的复古风超喜欢,尤其配乐在每个点都更好的烘托了氛围,虽然用的都是万年老梗,但是手法纯熟,点到即止,让人笑中带泪,反复回味,“亲情、友情、爱情”三条主线交叉连贯,剧情饱满生动,每个人物都是饱满鲜明,处处充满一个时代印记,回味无穷,徐太浪叼着玫瑰自以为很帅的一转头看到的那个画面(不剧透,自己去看)超美有没有……
看完电影觉得自己真的老了,徐太浪从一个不理解父亲叛逆反抗的青年,因为意外穿越和父亲共同经历那个年代并且并肩作战心心相惜之后完全理解原谅了父亲。而当年长发飘飘的叛逆青年韩寒,也从写《通稿2003》,痛快鞭笞中国种种社会问题,用文字和全世界一切错误制度对立变成了在《乘风破浪》里收起了愤怒转而用电影来温和的和这个世界交谈。是呢,韩寒已经变成了三十多岁、孩子的父亲,他的人生观也不一样了。这一转变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转变,“乘风破浪”应该还有一层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意思吧!歌词里也唱“时光易逝难倒回……”不管承不承认~~我们还是应该向年轻的思想看齐,小马的人设就是告诉我们,现在不可能,不代表以后永远不可能、现在没有,也不代表以后永远没有……
电影有这样两个细节:
正太和六一在屋顶喊:'我就像这个世界一样,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下一刻就被太浪否定了——这个世界,是会变的,(台词出自《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当它被说出来的下一刻便被否定了——这是世界,是会变的。)韩寒也在告诉大家就如他,也是会变的。
还有一个徐正太、徐太浪、六一三个人吃面,在饭桌上有一本书,封面印着杜月笙。这时候,老板上了面条,一共三碗,其中一碗还压在了书的封面上。而杜月笙有句名言,人生中最难吃的三碗面,分别是体面、场面,还有情面。在最后每个人的结局也恰好告诉了我们这三碗面,确实难吃。
总之这是一部有血有肉笑中带泪的电影,真正做到了韩寒在采访时说的“我希望他们有回味、有感触,然后看完这部电影以后,第二天醒来的时候,还在回味它。我无所谓TA是哭还是笑。虽然这部电影很好笑,但我只希望TA有悠远的深长的回味。”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产生共鸣,譬如看电影的时候做我旁边的那对从电影开始玩手机到电影一半便提早退了场的中年夫妻,不知坐在后面哪排电影行至一半接电话大声聊天的那位大叔,必然出门之后给电影打上差评,就如太浪初始不理解父亲正太一样,没有共同的经历和处境何谈感同身受,时光慢慢教会我们可以诉说自己的观点,但不要贸然评价对错,因为你不是我而我也不是你。
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留下来看了最后的彩蛋。我看的时候也听到有人在说“难道彩蛋就是为了交代太浪的妈妈是个妈咪吗”我觉得可不就是嘛,正太和他的正太帮用尽一切保护的歌舞厅换句话说不正是正太用尽所以保护心爱的小花吗?如此直白毫无掩饰的爱不正是最珍贵的么~
从两点起床啰啰嗦嗦到现在,最后送一段我喜欢的文字,韩寒在《我所理解的生活》写到“你知道你能做到,别人觉得你也许可以做到,那么,少废话,做到再说,其他的怨气都是虚妄。自己没有展露光芒,就不应该怪别人没有眼光。”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