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件事情触发我写这篇文章:
一、有天飘过办公室某处时听到同事们在探讨孩子为什么那么容易感到幸福;
二、看见武志红的新书《巨婴国》出版,想起前不久刚在成都和上海的读书分享会上和书友们分享的一个观点:其实我们很多人看起来外在的皮囊都长成了大人的模样,而内心还住着个孩子,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成年人”。-借此正好可以回答同事们探讨的那个问题:不是大人不容易感到幸福,而是我们一味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追求“孩子般”的幸福而让自己不幸福。
那么,问题就来了,到底如何告别“孩子般”的幸福,迈入“成年人”的幸福世界呢?经历了两年多的思考、交流与实践,我终于渐渐看清一个成年人的“幸福”到底长啥样,而由此获得了极大的作为成年人的幸福感。
子在《论语》中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能矩。”意思是: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在27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代,孔子他老人家花了70年的时间获得了人生的圆融。之后的这么多年里,因为各种原因,他的人生似乎被列为了一个范本,世世代代拿来借鉴与对照,仿佛这条个人的人生规律俨然一条自然定律。而我想说的是:并非如此!人类的演化、社会的结构、医学与科技的发展已经大大不同了,你完全有可能在40岁还没有到来,甚至更早的年纪里收获不惑与从容,按照自己的节奏过你的一生。
你需要让自己能够斩钉截铁的回答出困扰自己的那些问题。
以下是属于我的困惑:
1. 人活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2. 人类世界为什么是“二元对立”的?
3. 人,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4. 人为什么会快乐?又为什么会感到痛苦?
5. 个人的命运到底是注定的,还是可以改变的?
6. “三观”到底是个什么鬼?
7. 爱是什么?
8. 成功是什么?
9. 责任是什么?
10. 成长是什么?
11. 尊重是什么?如何学会尊重?
12. 自信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13. 乐观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14. 人为什么要结婚?
15. 怎样才能拥有稳稳的“安全感”?
16. 人为什么害怕孤独?
17. 人为什么会焦虑?
18. 一个人为什么会讨厌一个人?又为什么会喜欢另一个人?
19. 为什么你越抵抗某个人,就越容易变成那个人或遇到更多类似的人?
20. 因果有必然吗?如果有,为什么有的人做了善事但却没有得到善报,有的人做了坏事,却不一定会受到惩罚?
21. 家庭中什么东西最重要?
22. “接纳”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3. 该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长辈,又该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我们的下一代?
24. 你为什么需要别人的想法都和你一样,否则就觉得他们不对?
25. 一个成年人到底因什么而让其他成年人觉得“可爱”?
26. 如何面对一生中的所有“选择”?
27. “爱自己”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8. “城市化”让我们失去什么?
29. “互联网”让我们失去什么?
30. 人类会一直延续下去,还是走向灭亡?
。
。
。
。
。
。
可以不看我的回答,给点时间自己,去试着思考下自己的问题,看看能不能很快、很肯定的给出答案?
如果对我的这些困惑和解答也感兴趣,很乐意与你分享我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够启发你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获得属于你的“成年人”式的幸福!
1. 人活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答:是一场关于“存在感”的体验。-这不是我说的,而是美国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一档栏目中回答主持人时说的。被记录在《神话的力量》这本书中。这句话一下子让我明白了人活着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也让我明白了什么“梦想”,什么要“做自己”,其实都是在寻找个人究竟想要在自己的人生中获得怎样的一种“存在感”而已,只是人与人想要的“存在感”的具体表现不同。
能想清楚自己到喜欢怎样的一种“存在感”,就能清楚自己到底会因为什么而活着,即便遇到挫折也依然热情饱满的活着。
2. 人类世界为什么是“二元对立”的?
答:要回答这个问题,要接着上面提到的“存在感”来说,既然人的一生就是一场关于存在感的体验。那么我们究竟怎样来体会到自己的存在感呢?于是,人类就创立了“二元对立”。只有出现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之分,你的“存在感”才有了参照。
其实,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这些二元对立的概念,对于宇宙来说,全无意义。
3. 人,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答:皆有。生物是具有多样性的,人作为生物也是一样。如果我们拉大一下时间的尺度来看待善与恶,你会发现每个时代,人们对于善、恶的理解会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不必过分纠结本来的到底是善还是恶,而可以多憧憬下向往的未来的样子,因为人拥有重塑自我的能力。
我始终相信人性是“向善”的。
4. 人为什么会快乐?又为什么会感到痛苦?
答:在没有读过《人类简史》这本书以前,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快乐或痛苦取决于TA的环境(包括时代、家庭、社会等)和心态,读过之后我发现不竟然,书中有句话说:“生物学家认为,我们的心理和情感世界其实是由经过数百万年演化的生化机制所形塑。所有的心理状态(包括主观幸福感)并不是由外在因素(例如工资、社会关系或政治权利)来决定,而是由神经、神经元、突触和各种生化物质(例如血清素、多巴胺和催产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而定......我们能够快乐的唯一原因,就是身体内发出快感的感官感受。”所以那些中了乐透,遇见喜欢的人会快乐地跳了起来,并非真的因为钱或爱情,而是血液中开始流过各种激素,脑子里就开始闪现着小小的电流。
对于痛苦而言是同样的道理,生化物质的水平降低或天生就偏低所致。
5. 个人的命运到底是注定的,还是可以改变的?
答:放在过去我不敢讲,但放在今天这个时代我敢说:个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取决于你对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塑造能力,缺一不可。
拿画画来做类比,想象力就是你得先想好画什么。塑造能力就是你绘画的技能,如何把脑子里想的画在纸上。谁都可以尽情的想象,却不是每个人能够把脑中的画面准确、娴熟的描绘出来。怎么办?练!不厌其烦地从“基本功”开始练!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让自己技术精进的机会去练!
6. 对于个人来说,“三观”到底是个什么鬼?
答:人生观,即你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价值观,即在你眼中什么东西最重要?
世界观,即你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边界。
7. 爱是什么?
答:爱是从吸引到付出,从付出到尊重,从尊重到成全,从成全到接纳的一个过程。切记分辨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又是“以爱之名”。
8. 成功是什么?
答:在如今这个时代背景下,成功就是能够做自己想成为的那个自己。
9. 最大的责任是什么?
答:过好自己的人生,让自己有能力快乐、有能力去爱。
10. 成长是什么?
答:身体要成长,心灵也需要成长。注重身体成长的同时,要对那些限制自己心灵成长的人和事有意识、有警惕。
11. 尊重是什么?如何学会尊重?
答:尊重就是遵从自己内心意志的同时也能接受他人和自己的不同。能做到这一点就能学会尊重,记住,从尊重自己的感受开始。
12. 自信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答:告别“玻璃心”,洒脱、自在。对一切的问题都能应对自如,不怕事。哪怕一时招架不住,也相信自己早晚都能应对,然后开始想办法如何做的更好。对于不懂的事情不装懂,先承认自己不懂也不会觉得丢脸,然后向人请教,懂了以后也不到处嘚瑟。
13. 乐观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答:知道并接受生命的本质是残酷的,活着其实比死难多了!明白“痛苦”是人生中回避不掉的一部分。然后把每一个让自己感到痛苦的人或事当做一次促进个人成长的机会,去面对,去学习用更高明的智慧去消化这些痛苦。
14. 人为什么要结婚?
答:一开始是一种手段,为了财产的继承,后来就演变成了一种信仰,觉得一个人的人生一定是不完整的。
15. 怎样才能拥有稳稳的“安全感”?
答:不害怕失去。
16. 人为什么害怕孤独?
答:因为从远古时代人们一直是“群居”,这是基因的沉淀。
而现代社会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独居”。或许再经过几代人的演化,会出现更多的人不再害怕孤独了呢?也不一定!
17. 人为什么会焦虑?
答:对于人类来说,有焦虑感不全是坏事。正是因为“焦虑”,让我们的祖先能够在几百万年前,在大自然的生活中能够免于遭遇来自其他动物的伤害。所以,我们得知道焦虑也分健康和不健康的焦虑。
不健康的焦虑究竟如何产生的呢?主要由于“非理性的信念”所致。那什么又叫非理性的信念呢?就是那些你认为“一定”、“必须”的信念。比如一个女孩告诉我她的焦虑来自于有些人不善待她,她的非理性信念就是-所有人都必须要善待她。这怎么可能?有意识的去辨认出你那些非理性的信念,并试着放弃它们,接受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一定和必须的,你的不健康的焦虑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微笑会常常挂在你的脸上。
18. 一个人为什么会讨厌一个人?又为什么会喜欢另一个人?
答:你讨厌一个人是因为那个人能做到你做不到的事情。仔细想想,是不是这样?比如你讨厌一个很会拍领导马屁的同事,是TA真的那么惹人讨厌吗?至少也许领导还是喜欢的呀!主要还是因为你个人做不到TA能做到的事情,才会令你生厌!
你喜欢一个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对方身上找到了很多自己欣赏自己的那些特质。所以,别太把自己对一个人的喜爱放置在多么崇高的位置上,人,都是自恋的,除非TA有严重缺陷。
19. 为什么你越抵抗某个人,就越容易变成那个人或遇到更多类似的人?
答:这是“投射作用”。你越抵抗就越会把你的投射全部放在那些你“抵抗”的部分,而容易忽略整体,也难以用相对客观、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对方。你也会特别注意自己和他人在你抵抗的那个部分的相似之处,尤其在家庭中,孩子可能会拼命去抵抗父母,而最终又发现自己成为了和父母一样的人。冷静下来想想,你怎么可能完全不像自己的父母呢?毕竟你是他们的孩子呀!与其抵抗,不如接纳和有意识的分辨,到底对你来说,哪些可以转化对你有利的因素呢?
20. 因果有必然吗?如果有,为什么有的人做了善事但却没有得到善报,有的人做了坏事,却不一定会受到惩罚?
答:其实没有必然。这个世界是不连续的,“连续性”是我们人类的假设而已。“黑天鹅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
21. 家庭中什么东西最重要?
答:夫妻关系。
22. “接纳”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答:美好。
23. 该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长辈,又该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我们的下一代?
答:不论是长辈还是晚辈,都应持有相对独立的人生观去对待彼此。明白每个人的人生是完全属于TA自己的,谁也无法替代;每个人的困难最终也只能自己去面对和解决,谁也无法真正帮助解决;明白这世上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成功是建立在“分离”上的。
24. 你为什么需要别人的想法都和你一样,否则就觉得他们不对?
答:这是自上而下的,极有可能你的父母或长辈常常要求你必须和他们的想法一致,否则就会斥责你是错的。借用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里的一句经典台词来表达我的看法:“小朋友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25. 一个成年人到底因什么而让其他成年人觉得“可爱”?
答:懂得取悦自己的同时也有能力让他人(尤其自己在乎的人)愉悦;懂得爱,并且有能力去爱。
26. 如何面对一生中的所有“选择”?
答:看似人生中我们会面临的选择有千百种,但每一种选择背后只有两条依据,要么基于怕,要么是基于爱。也许过去我有过基于怕的选择,但今后我一定会用“爱”去做出每一次的选择。
27. “爱自己”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答:明白自己是这个世界上第一无二的个体,能够接纳自己不完美的地方,也能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好。会照顾自己,能做一些可口的美味犒劳自己;不压抑自己,能把不良的情绪良好的释放出来;热爱运动;懂得如何取悦自己。
28. “城市化”让我们失去了什么?
答:灵性和生育能力。
29. “互联网”让我们失去了什么?
答:睡眠。
30. 人类会一直延续下去,还是走向灭亡?
答:灭亡。
这些困惑着我的问题也许太大,也许太小;我的答案也许现在满意,将来又无法让自己满意了。但,能够通过自我思索去回答出那些困扰着自己的问题,就是一条告别“孩子般”,通往“成年人”的幸福通道。
至于它的具体模样,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从容不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