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你所见的,是一个不断记录的人生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确是一句箴言。学生时代,我算是一个勤快的人,上完课,书上的笔记密密麻麻;工作以后,阅读过程中爱拿一只笔,有感悟时写写画画;近几年,慢慢养成了每日记录、定期总结的习惯。记录每日时间开销、每日事件总结;到月底,有数据有文字,月度总结有据可循;年底,一年的生活清晰可见。
若有朝一日,孩子问我过往,这些文字足够真实、有效;等我头发花白牙齿掉光,回忆半生的经历与故事,这些记录能承载岁月的重量。
001 每日时间开销
记录方式:一款叫爱今天的APP(下载时可根据手机系统选择不同版本)
根据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添加了几个时间板块:教学 阅读 运动 写作 管理 休闲 固定 。
每个时间段做了什么,统一记录。(写到这里时,翻阅记录时间的文章,第一次用APP记录时间,竟然是2016年7月6日,两年前的今天;今天早晨跳绳时,一个灵感击中我:写一篇关于“记录”的文章。冥冥中自有天意。)
一周结束、一月结束,APP上都有数据统计,能看见你在每一个时间板块中花费的时间。
002 每日事件记录
也在“爱今天”上记录,可以选择“添加总结”,记录今天的工作进展或生活大小事。
曾试过在本子上记录,对本子的要求比较高,不好长期使用,也不像APP上能随时记录,随时查阅。
003 表格量化记录
今年3月份开始,把需要不断强化的习惯和目标,做成三份表格——“晨读记录表”、“阅读记录表”、“运动记录表”。
当“表姐”,爬格子,自有一种魔力。每日一点一点记录,每月一张纸被填满,内心成就感十足。且,真正做到了量化、可视化。翻一翻,很满足。
004 每月月度总结
不管是时间、事件,还是表格记录,都仅仅是记录而已。“月度总结”是记录中从中找出运用时间的规律,理清本月工作、生活重点。看是否完成了既定目标,下月是否要调整——要么调整目标达到可行,要么调整生活方式完成目标。
我并不是一个天生有目标感且能长久坚持的人,只是在每日记录、每月总结中,找到了生活的方向,且一步一步去实现而已。
005 定期规律总结
仓央嘉措说:“在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又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 ”其实,我们的生活,也许只要选择一件事、培养一个兴趣,做到极致,就是成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
我会定期尝试各种爱好、培养各种习惯,大都为了尝鲜,看看自己是否合适。真正坚持下来的,也就晨读、阅读、运动,这三个习惯,让我工作起来更得心应手、生活中充满力量,尽管还没有做到极致,可是行在途中,偶尔也能总结出一些规律。
如——
关于跳绳:
关于阅读:
关于晨读:
006 年度总结
10月15日,定为我的“成长日”,每年十月,都会进行回顾、总结、反思。2014年——2018年,四年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已经改变了很多东西。我更知道,成长是一条没有止境的路,因为我们终其一生,都要和我们自身精神上的惰性、性格上的不足斗智斗勇。
两篇年度总结:
你或许能看见,文章里,很多很多内容,有变换、有重合。你看见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我在梳理自己的经历,讲述自己的人生。
一遍一遍地讲述自己的故事,把它当做一个史诗。
二、记录灵感,整理思想,变成更丰富的自己
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空间,用来记录,或者叫“备忘”。我用有道云笔记,记录灵感,整理思想。
(书目推荐:《印象笔记留给你的成长空间》李参 一本专门教你用APP“印象笔记”做笔记的书。“有道云笔记”和“印象笔记”都不错。)
001 记录书目
很多人让我推荐书目,我基本不会烦恼“该读什么书”。一是,我已养成阅读习惯,一头扎进一本书,自然而然知道下一本读什么;同时,在有道云笔记中,专门建了一个叫“书单”的文件夹。
里面记录了接下来要阅读的书名。
这些书从哪儿来?无非是“做生活的有心人”——看到了立马搜集:刷朋友圈,朋友正在“安利”一本书,是我的“菜”,记下来;阅读中,作者推荐了几本书,拍照上传;公众号里,有一份不错的书单,截图;听讲座,主讲人PPT上有推荐,拍照。
手里的书看完了,要买书,只要一翻“书单”,当当网上下单,第二天就到了。
世间好书那么多,遇到每一本书、开始读哪一本书,都是缘分。书单里躺着的那些书名,都是还没有开启的缘分,一点一点来,细水长流方能长长久久。
002 记录课题
作为一名作文老师,一名需要研发教材、编撰教材的作文老师,关于作文课题的灵感尤为重要。
记得刚创业,要给孩子上第一堂作文课时,一头雾水不知从何入手。到今天,我脑海中有无数课题的雏形,等待我去挖掘,变成一节又一节,能让孩子受益的作文课。
有道云笔记中,还有一个名为“更新课堂”的文件夹,里面记录关于作文教学的新课题。
前几天和老师们开学期总结会议,我分享时说:近来我看所有的书,都能看到作文教学。
读《读包法利夫人》,罗道耳弗在展览会上对爱玛表露心意,在热闹的展览会中,罗道耳弗的语言夹杂在各种销售的语言中,精彩有趣——多好的对话描写,这个例子记下来,下次讲“对话描写”时用;读张大春的《文章自在》,有一篇文章回忆班上同学的事迹,是不是可以开发一课——“教室里的脸谱”:总有一些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同学;上完三年级写事文章《我学会了______》,孩子们在学会某项技能的过程中总会经历波折。灵机一动,是不是还可以写一写《我学不会_____》,失败的经历比成功的多得多,我到今天依然没有学会滑冰;游泳也不敢下深水区……
在准备今年暑假班教材时,把这些灵感一一罗列出来,从中选择一些有趣、能传授方法的课堂,备课。我们的教材,便是在这样一点一滴积累中,成型、更新。
所谓灵感,便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没有量的积累,很难有灵感的偶然爆发。灵感来之不易,且“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立马记录,才能捕捉并运用。
结语:
若你开始记录时间、记录事件、总结生活,或许会发现生活的另一面。
这个过程中,你肯定有这样的感受:
开始难、坚持难、放弃以后再坚持更难。
不怕,慢慢来。
确实有些人,在别人看来,是“这世间少有的奇女子”,
我很普通,可我愿意尝试,变成这样的人。
愿你:
低头沉吟脑中有思想,
抬头四顾眼神有力量。
(这句话的原创是泡泡老师,深得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