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到一定阶段后,我觉得就应该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作家的全集或文集,或者读一系列的丛书或专辑,这样才可以在学问上有所增进。学生时代每次到书店买书,总是囊中羞涩,买了这本书就不得不割舍那本,好不容易选好一本,拿回家还得慢慢看,怕看得太快,又闹“书荒”了。现在虽有了个人的固定收入,买书还是不能随心所欲。一定要选它在最低价时才出手,此亦人生之一乐趣也。这次我来介绍几套目前放在我书架上的全集或者专辑类的书。
一、《三毛全集》
三毛的书,最早是在高中时看的,那时心中充满了无数美好的幻想,其中就有来自三毛的“流浪梦”。三毛的书基本都是散文作品,读起来比较轻松,加之文笔清新,充满青春朝气,很适合年轻人阅读。这套书是我在“伊犁书城”买的,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买某个作者的全集。现在依然能回忆起当时抱着这套书回家的幸福感。
二、《莎士比亚全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我非常喜欢,书的封面是硬壳的,呈紫红色,摸着很有手感。大多数戏剧都是由朱生豪先生所译,其翻译水平之高与我最喜爱的傅雷先生相比肩。略显遗憾的是,买来后一直不曾通读,只一直停留在第一卷的某个位置,就再也没有继续读下去了,实在是罪过。
三、《鲁迅全集》
如今市面上有好几种鲁迅全集,我唯独钟爱的就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这一版本。还记得我在读大学期间,曾到图书馆里借阅过其中的几卷,有一次不经意间看到了有鲁迅先生遗照的那一页,看到了先生逝世时的样子,感觉自己整个身心突然间被震住了,眼泪虽未掉下来,心中却充满了无限的悲戚,仿佛在那一瞬间隐约地读懂了先生,也读懂了他那个时代里的所有人。
四、《郁达夫全集》
喜欢郁达夫先生的文章是从《故都的秋》开始的,那么多高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课文,真正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并不多,这篇文章就是其一。先生自带一种忧郁气质,一双多情的眼睛,掠过江南的山水,一下就能汩汩地写出妩媚多姿的文字来。只可惜身逢乱世,又加爱情多舛,原本充盈的泪水,都不知道该撒向故国,还是献给爱人?
五、“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第一辑)
第一辑共有十册书,我读过的有《中国》、《中国社会史》和《中国与达尔文》这三本,写得都非常精彩,给人以完全不一样的启发。我们自认为是最了解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及其所经历的历史,其实还真不一定。海外的研究者运用他们的眼光和方法来研究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或许能比我们这些当局者看得更清楚,说得更透彻,所以中国的学人得加倍努力了,不然有一天会发现自己引以为豪的学术成果已经在汉学家面前拿不出手了。
六、“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这是我目前所知的汉语世界里最伟大的一套丛书,总共有700多种,还在陆续出版中。我所拥有的只是其中七八种而已,但我会把这套书当作心中的珠穆朗玛峰,在一点点地攀登,如果至死都读不完,我也无怨无悔。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读书不会让我们发财,让我们长寿,让我们伟大,但读书可以使我们的头脑经历一番磨练,让我们纵览几千年的沧桑,使我们获得一种灵魂的笃定,从此超越生死,脱离肉体,使我们的灵魂不灭,永远在这个星球的上空,饱含泪水的看着,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