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儿童的生活中犹如一种食物,不同的是它是一种精神食物。事实上它和物质食物同等重要。
人是由身体和精神两部分组成的,身体以物质状态呈现,我们很容易看到,而精神则需要我们去感受。
作为成人,我们可以感受自己的精神状态:我们已经拥有了的生活经验、思想、思维、对生活的态度、与别人和环境的相处模式……这些从哪来的?回答是:从长期的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儿童的生活并不轻松,他们如果发展在正常的轨道上,为了以后更好的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他们每天都在进行这样的实践活动,他们的方式就是游戏。
因此,他们的消耗并不比成人工作和学习上的消耗少。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爱他们、呵护他们、给他们最需要和真正需要的东西。
我们下面来看看,游戏在儿童的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一)建构心灵的作用
儿童在游戏中建构心灵。何为建构?建构,原指建立起一种构造。有美化、建立、建全的意思。
可见它是一种物质的塑型过程,人类在进行各种物质塑形的同时,精神也跟着塑了型。
这些精神的塑形最终一起形成我们的独特的、只属于我们自己的、让我们区别于其他人的精神构架,那些经营和调整我们精神构架的过程带领我们走向精神的高峰。
如果我们给儿童足够的游戏时间和环境,我们会看到他们搭积木、摞土块、摆石头、在一块儿布上面布置一个小娃娃的家、用松针和干草围成一个小鸟的家……而且每次都不一样。
他们不知疲倦地塑造了无数的,各种各样形状的形体,用来承载他们心中的故事,体会着形体上的美,并不断的完善和建全它们。
这些形体也同样因为被塑造,成为一个整体而留在他们的精神中。
在建构的过程中,他们形成了秩序。
他们必须把材料一个一个放上去,自然就有了先后。而物质上的和外在的秩序形成了内在的秩序。这种秩序感不但是他们未来学习各个学科的基础,也是健康心理的基础。
一个内在秩序良好的人适合面对生活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局面。因为他总能从一堆事情中理出头绪来 。分清主次先后,把事情一样一样做完做好。
而事实上,儿童需要的也正是这种整体塑形的大图景、以及塑造成形的动态过程。
所以那些反向的、带有分解破坏的过程则不是他们需要的。那些过程会让孩子们的心变散、变得不自信、甚至变的无聊。
如果我们了解的足够多,就可以从孩子的游戏中区分出他们需要帮助的信号。比如他们把搭好的积木一下子推倒;不管布上面有多少东西,都是很快将布掀起来;将一块儿蜂蜡揪成小块儿……或者他们什么都没做,但是他们说:“着火了!”“东西被偷走了!”“火车脱轨了!”“炸弹将城市炸的稀巴烂!”……这些现象和语言都在向我们展示儿童正处在精神变散的状态中。
我们就可以做一些事情,或说一些话帮助他们。我们可以一边保护那些被破坏的东西:“积木不舒服了。”“布上面的娃娃被摔着了。”“蜂蜡不喜欢这样。”“火车都好好走在轨道上。”……有时候还可以转移注意力,换一个游戏。直到他们重新回到塑形的状态里。
追本溯源,孩子的这些表现往往不是孩子的本性,而是环境中的散乱对孩子的影响。
可能是大人也不知道孩子工作的严肃性,或者大人不会跟孩子玩儿,曾经逗过孩子,或者是大人对环境的轻率行为影响了孩子,或者是电子媒体,商业游戏对孩子的影响。(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