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错误目标
果果和妈妈一起去逛超市。看到了小猪佩奇饼干,于是放到了购物车里,看到了变形金刚玩具,放到了购物车里,等等,于是整个购物车,几乎一半就是果果喜欢的东西。当他又奔向另一个购物架架时,妈妈说,果果,你今天买的东西够多了。果果说,不行,我还要再买……妈妈不允许她买,于是果果就在超市大哭大闹起来。我想这是很多妈妈都遇到的问题。
那孩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行为呢?这是孩子在满足自己的归属需求。如果是成长健康,还是自己内心保持了足够的勇气,那么他不容易出现问题,能够随意而安。但是如果孩子觉得气馁,没有得到鼓励,她这种归属感就不容易得到满足。
而果果就是《孩子:挑战》一书中所提到的感到气馁的孩子通过权力之争来得到满足。这种行为通常出现在父母强行制止孩子要求关注的行为之后,孩子用权力之争来击败父母,从拒绝父母的正当要求中得到满足。
没有敌人的战场,哪里会有胜利可言?其实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退出战场。
除此之外,还有通过得到过度的关注来寻找归属感,比如孩子会发展出各种得到关注的技巧,找到让别人为自己忙活的方式,如果遇到这样的孩子,我们就可以避免对这个要求的妥协。如果妈妈离开现场,那么寻求关注的行为,还有什么意思呢?
对惩罚与奖赏的误解
两岁半的果果在妈妈做饭的时候,又把卫生纸塞进了马桶里,为了制止他的这个行为,妈妈已经打了他好几次屁股。妈妈生气的大喊:“我得打你多少次屁股你才能记住,不可以这样?”于是他又抓起果果,脱掉她的裤子,再次打他的屁股。可是果果依然往马桶里塞卫生纸。
妈妈对此感到非常的气馁,明明已经惩罚了他,为什么果果就是改不了呢?那么惩罚到底有用吗?从果果的行为我们不难看出,惩罚只能帮孩子发展出更加强烈的反抗和挑战。尽管果果只有两岁,他已经开始了反抗和不屈这样可怕的行为。其实惩罚,或者说是权威的信念,它更多的是“听我的话,否则你就……”而家长在实施惩罚时,大部分都已经对孩子的行为无可奈何。其实惩罚,其实就是在为了缓和或者掩饰我们对孩子无法掌控的挫败感。
那么奖赏呢,奖赏一般都发生于上级和下级之间的关系,那我们自己的孩子是我们的下级吗?为什么他做了一个好的行为之后,我们就会去奖赏他呢?其实,奖赏和惩罚孩子,这两种行为都缺乏相互平等和尊重。
我们要建立一个真正的相互平等和尊重的观念。
人们想要做完一件事情,必须是因为这件事本身是需要被完成的。而我们不妨把惩罚和奖赏换成引导,当我们确实尊重我们的孩子,尊重他们自己决定的权利,他们就会觉得受我们的引导。创造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家庭氛围,引导孩子学习如何与他人自由快乐的一起生活,在这样的生活中,给孩子学习和训练的机会。我相信您的孩子会更愿意在这样的生活中和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