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思量,自难忘。
第一次听到《城南旧事》是在初中书本上的一篇课文。印象深刻就是骆驼队来了,和爸爸的花儿落了,此后的时间更是一直惦念。今年三月份有幸把这本书读完,一种老北京的味道油然而生,看完之后还是把它买了回家。而刚好今天又在微博上看到了《城南旧事》的电影版,是1983年拍的,第一感觉是给我很大的年代感。看完之后已是凌晨1点多,想睡觉,但还是磨磨蹭蹭的写下这篇简短的文章。
在之前看到过很多人说电影翻拍的,总会失去原著的味道,但是在我看来并不是这样。电影和书籍,本身就是两种艺术呈现方式,两者之间难免就会有差距。不论是观看书籍和电影,整体感觉其实并不会多大的差距,因为电影在删减之上,还能让你看起来会融入作者所想要传达的意境中去,那么只拥有这个条件,那这个就不算失败。没有这个确实就是太烂了!
就说说书中和剧中秀贞来说。在原著中通过文字的描述,能看出来秀贞对小桂子和思康的期待、爱。可是最后这种翘首以盼的行为在世人眼中成了疯子的行为。但秀贞自己知道自己并没有疯,只是世人歪曲这种行为。可是我也不难想到,她在等待着丈夫和孩子的回来,用内心的那股力量极大的鼓舞自己。可悲的是世人把这个身怀真挚感情的人给扣上一顶疯子的帽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真正的眼睛,永远只是那一小部分,能看到到周围的疾苦,看得穿世上荒谬。
还有一个人物,因为家里贫困经常上顿没有下顿,而家中又有一个肯读书,并有远大志向的小孩,在那个时代这样的人确实难能可贵的。哥哥为了攒钱给弟弟读书,跑去偷东西,以此来维持弟弟的学费。当他问英子,问他是不是好人或坏人。英子说不知道,她分不清他是什么人。对,我也分不清他是好或坏,偷东西去帮助弟弟去念书,这种行为不知道应该鼓励还是反对。而真正造成这样的原因,更是因为当时的社会背景,多少生活在底层的穷困人,因为吃不起饭,而去选择偷盗,而社会也不给他们一点回旋的余地。在现在的社会也依然在发生这样的事情,好的是有眼睛的人越来越多了。
社会永远没有错,错的在人,错在人性上。社会没有不公平,不公的是人性千百万。
在看电影中看到夹竹桃的出现,这也让我想起了小时候。那时…………晴天,一大群孩子在开满夹竹桃的花坛边玩弹珠、滚铁环,无忧无虑。雨天,上课时的朗读声总能盖过外面的雨声。透过玻璃窗,雨滴在夹竹桃的叶子上。下课,我们有的在对视、有的嬉笑打闹、有的望着外面的雨滴刷刷直下。放学回家,漫山遍野的跑,身上的衣服全部打湿,然后回家就挨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