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霖轩:桂香深处的故乡
九月的风穿过旬城的楼隙,轻叩教室窗沿时,总会捎来几十里外的气息——那是汉江南岸棕溪的水天一色,是裹着桂花香的童年秋光。
一场淅淅沥沥的秋雨过后,老家的桂花便悄然绽放了。我总爱蹲在门前那两株桂花树下,看细碎的金色花粒沾着晶莹的雨珠,如同散落一地的星子。甜香像无形的流水漫过整条青石板路,连母亲晾在竹竿上的衣裳,都染上了沁人的桂香。邻家孩子们笑着蹲在树下,小心地将落花拢进玻璃瓶,仿佛这样就能将整个秋天封存。
如今在县城求学,书包里再不能藏着一捧故乡的桂花。可每当写到“桂花”二字,笔尖总会微微停顿——那一刻,墨水洇开的仿佛不是字迹,而是记忆里金桂婆娑的影。原来故乡的秋天早已扎根在心土壤里:是秋雨敲窗的凉意,是糖桂花酿的甜香,是炊烟升起时母亲唤归的声响。
或许每一个在异乡的秋天,都会像这般被记忆里的桂花香浸染得馥郁绵长。那些看似遗失在岁月里的碎片,其实都被思恋打磨成了透光的琉璃,在某个起风的午后突然映照出故乡的模样。
窗外的梧桐叶正黄,我在这座小城里写下这些文字时,忽然懂得:所谓乡愁,不过是灵魂在漫漫长路上,偶尔回头闻见了生命最初的那缕桂香。

秋高气爽
2.田雨琦:九月的秋
四季更迭如同自然的呼吸,每一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韵律。三月的春,是大地初醒的温柔;六月的夏,是阳光倾泻的热烈;十二月的冬,是白雪覆盖的静谧。而九月之秋,却像一首未写完的诗,在夏的余韵与冬的序曲之间,悄然展开它多变而深邃的容颜。
我曾以为秋是平淡的——尤其是那树上的叶。夏日里,它们如碧波荡漾,在阳光下闪烁着粼粼微光。风吹过时,叶片沙沙作响,仿佛在与树下乘凉的人们低语。它们携着泥土的清香,自成一片荫凉世界,连太阳也仿佛愿在此稍作停歇。
可一到九月,一切都不同了。
那棵陪伴我们多年的老树,最先感知秋的讯息。它茂盛的“绿发”渐渐褪去,换上了一身斑驳的金黄。叶片不再紧握枝头,而是如倦了的蝴蝶,在风中翩跹起舞,最终轻轻落在地上,铺成一条柔软的地毯。远远望去,整片林子仿佛被自然亲手绘成一幅油画,静谧而辉煌。
蝉声渐歇,取而代之的是秋虫的幽鸣,忽远忽近,像藏在草丛里的小夜曲。空气中弥漫着果实的甜香和稻谷成熟的气息,每一次呼吸都像在品尝秋天的味道。偶尔一阵秋雨飘洒,细密如丝、如雾,不像夏雨那样急促奔放,却更像天地之间的窃窃私语——温柔而清醒,让人心生安宁。
九月的秋,是夏天华丽的退场,也是冬天宁静的预告。它从不张扬,却深深触动心灵。即便是一片落叶、一阵凉风、一场微雨,都仿佛在诉说生命的故事:繁华会落,时光会走,但每一次转变,皆成风景。
在这样的季节里,连夕阳也格外深情——它把整个世界染成金黄,仿佛大地与天空谈了一场温柔的恋爱。而你,只需静立其中,便能读懂秋天。
3.李佳玹:藏在枝头的光阴
夏日的余温尚未散尽,小区里的木樨树却悄悄带来了秋的讯息。不知何时,那曾被浓密绿叶遮蔽的枝头,已然缀满细碎的金黄小花。它们挨挨挤挤地簇拥在枝桠间,每个分枝都擎着数十朵小花,宛若星星坠落在人间。
清晨推开窗,没有夏日的燥热,只有清凉的风裹挟着淡淡甜香扑面而来。木樨花在秋风中轻轻摇曳,发出细碎的沙沙声,仿佛千万只金蝶暂歇枝头。偶尔有几朵禁不住风的邀请,打着旋儿飘落在地,在泥土上铺就一条香径。拾起一朵仔细端详,四片花瓣柔软如绢,鹅黄的花蕊间藏着整个秋天的秘密。
秋雨总是来得矜持。不像夏雨那般声势浩大,而是细密如丝,轻飘飘地润湿了屋檐、树叶和晾衣绳。雨滴敲打着窗台,发出珠玉落盘般的轻响。楼下广场上,晨练的老人撑起素色雨伞,缓缓走过湿漉漉的石板路。伞面上滚落的雨珠,仿佛时光凝结的水晶,在落地瞬间绽开透明的花。
最妙的是雨后的黄昏。夕阳将云彩染成橘粉色的涟漪,被雨水洗过的木樨花愈发晶莹剔透。孩子们背着书包走过树下,发梢都沾了花香;下班归来的居民停下匆忙的脚步,在树下深深呼吸。整个小区沉浸在恬静的秋意里,连晚风都变得温柔可亲。
原来秋天从不曾大张旗鼓地降临,它总是这样悄无声息地藏身于木樨树的枝桠间,隐匿在渐凉的细雨里,流淌在傍晚清爽的风中。那些细小的花朵不仅点缀了枝头,更在每个人心间洒下金色的光斑,提醒着我们:生活的诗意,就藏在看似平凡的日常里。
4.沈佳悦:秋之韵
清晨推开窗,一阵凉风拂面而来,这才惊觉时节已悄然更迭。日历显示九月四日,星期四。天空是那种澄澈的蓝,仿佛被秋水洗过一般明净。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不错的,秋天就这样悄然而至。它不像春天那样喧闹,不像夏天那样热烈,更不像冬天那样凛冽。秋是内敛的,是深沉的,是需要细细品味的。
漫步在林间小道上,脚下的落叶发出清脆的声响。曾经郁郁葱葱的树叶,如今染上了深深浅浅的黄。有的如鎏金般灿烂,有的如琥珀般温润,在阳光下闪烁着独特的光泽。秋风拂过,几片叶子翩然落下,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仿佛在跳着生命最后的舞蹈。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确是秋日最动人的风景。当其他花朵都已凋零,唯有它们傲然绽放。白的如雪,黄的似金,紫的若霞,在微凉的风中摇曳生姿。它们不像春花那样娇艳,却自有一份孤傲与坚韧,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诗人,在吟咏着关于生命与时光的诗篇。
果园里,柿子挂满了枝头,像一个个小灯笼,点亮了秋日的风景。石榴笑得咧开了嘴,露出晶莹的籽粒。田野间,稻谷低垂着沉甸甸的头颅,在秋风中泛起金色的波浪。秋是丰收的季节,是大地对人们辛勤劳作的回馈。
傍晚时分,夕阳给万物镀上一层暖金色的光晕。袅袅炊烟升起,空气中飘散着糖炒栗子和烤红薯的香甜气息。孩子们笑着跑过,手中的风车呼呼转动,为这静谧的秋日增添了几分生动。
秋,像一位睿智的老者,饱经风霜却从容淡定;秋,像一首含蓄的诗,字里行间都是人生的况味;秋,像一幅水墨画,淡雅中见深远,简约中藏丰富。
这个季节教会我们欣赏成熟的美,理解凋零的意义,懂得收获需要耕耘,明白生命需要沉淀。站在秋的光影里,忽然觉得连时光都变得温柔起来。
5.张霈溪:栾树知秋
时序入秋,校园里的栾树便悄悄换了装束。
起初是无人察觉的,它依旧披着一身浓翠,在九月的阳光里站成一片绿云。不知是哪一日,有细心的同学发现枝梢冒出几点微黄,像是谁用画笔轻轻点染过似的。这消息便如秋风一般在校园里传开了:栾树开始黄了!
真正的变化是在一夜之间发生的。某日清晨我们踏入校门,赫然发现栾树已将自己打扮成了一位新娘——满头璎珞,珠翠琳琅。细看时,那枝头缀满了淡粉色的蒴果,三片薄薄的果皮合抱成灯笼的形状,在晨光中透出柔和的光泽。秋风过处,千万盏小灯笼便在枝头轻盈摇曳,发出细碎的沙沙声,宛如在悄声诉说着秋日的私语。
最妙的是一场秋雨过后。雨水洗过的栾树格外明艳,那些“灯笼”吸饱了水份,在阳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偶尔有熟透的蒴果挣脱枝头,翩然坠落,在空中旋转如小小的陀螺,最后轻轻落在青石板路上,发出极细微的“啪”的一声。
午后的阳光穿过栾树层叠的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我们喜欢坐在树下的长椅上读书,偶尔会有蒴果掉落在书页间,仿佛秋日特意送来一枚书签。拾起细看,那蒴果形似一朵凋谢的莲花,又像一盏微型的宫灯,精致得让人不忍释手。
栾树的变色是渐进的,从树梢开始,一点点向下蔓延,仿佛有一位无形的画家正在耐心地为它着色。先是淡黄,继而染上橙红,最后变成醉人的酡红。站在教学楼的走廊上远望,一整排栾树就像燃烧的晚霞,将整个校园笼罩在温暖的秋光里。
栾树知晓秋的讯息最早,它用一树华美预告着季节的更迭。当我们终于穿上长袖衣衫时,栾树已经披上了它最华丽的盛装,在秋风中翩跹起舞,然后悄然撒下一地缤纷,为大地铺就一条绚烂的地毯。
这栾树,真是校园里最知秋的使者。
6.陈子萱:竹筒秋韵
四季皆美,风情各异。有人喜爱春天莺啼燕啭的温柔,有人钟情夏日绿意汹涌的热烈,有人向往冬天银装素裹的纯净,而我最眷恋的,却是家乡红军镇竹筒那五彩斑斓的秋天。
竹筒的秋是炽烈的红。远望山峦,枫林如火,一棵棵挺拔的枫树宛如披坚执锐的卫士,守护着这片深情的土地。秋风掠过,枫叶翩跹如蝶,纷纷扬扬落满山径,为大地织就一袭华美的红毯。行走其间,脚下沙沙作响,仿佛秋天在与你低语。偶有蟋蟀藏身叶下,轻鸣数声,更添几分幽趣与生机。
竹筒的秋是灿烂的金。田野仿佛被阳光浸透,稻浪翻涌,一片辉煌。沉甸甸的稻穗谦逊地垂首,静待农人的采收。蜜蜂与蝴蝶不时穿梭其间,仿佛也赶来赴这场丰收的盛典。走近细看,稻谷颗颗饱满,轻抚之间,略带粗砺的触感传递着真实的喜悦。秋风轻拂,稻香四溢,整片田野宛如一幅流动的鎏金画卷。
竹筒的秋也是清新的绿与纯洁的白。棉花绽开,如云似雪,无声诉说着农人辛勤的付出。柔软的花絮与青翠的枝叶交相辉映,仿佛大地的馈赠,回报每一滴洒落的汗水。驻足凝望,仿佛能看见农人脸上漾开的笑意,那是一种从心底升腾起来的、无比踏实的幸福。
萧萧落叶,声声虫吟,江风轻漾,秋意正浓。竹筒的秋天是多彩而丰饶的——她把红色赠予枫林,将金色洒向稻田,以白色点缀棉枝。她以巧妙的手笔,为故乡点染出一幅绚烂无比的画卷。
我爱竹筒的秋天,爱她热烈而含蓄,爱她丰盈而宁静,爱她书写在大地上的每一行诗。
7.孙雨萱:秋色深处的故乡
金风送爽,桂子飘香,转眼又是深秋时节。我的故乡总是悄然隐于斑斓秋色之中,展露出一年中最动人的模样。
初秋的老家像被打翻的调色盘,浸染出万千诗意。最令我魂牵梦萦的,是庭院里那棵经年的枫树。虽未至深秋,叶片却已浸透暖色调的华彩,似团团跃动的火焰,又如舒展的掌纹,在澄澈的秋阳下摇曳生姿。秋风掠过时,枫叶簌簌作响,仿佛在低语着季节的秘密。飘落的叶片宛如鎏金的蝴蝶,在风中翩跹起舞。前几日归乡,恰逢几场秋雨过后,原本浓密的树冠已略显疏朗。脚踏落叶时,清脆的“嘎吱”声应和着秋风,奏响专属于秋日的交响。
爷爷奶奶从菜园里采收着丰收的果实——橙红的胡萝卜、青翠的芹菜、饱满的大白菜,每一样都凝结着他们辛勤的汗水。望着满筐的收获,他们眼角的笑纹里盛着满满的欣慰。后院的梧桐树是我童年的乐园,虽值清秋,却依旧如挺拔的卫士守护着家园。落叶纷飞时,仿佛给大地铺上一层金色的薄纱,漫步其间如入仙境,令人心醉神迷。菜畦间的大白菜舒展着翡翠般的叶片,在秋阳下泛起柔和的光泽,宛如大地点缀的绿宝石。
最爱夕阳西下时,携凳坐于檐下。看暮色将天边染成橘粉的渐变,感受秋风轻柔拂过面颊。整个人仿佛也融进这暖金色的世界里,成为秋日图卷中的一笔。故乡的秋,不仅承载着祖辈丰收的欢欣,珍藏着我童年奔跑的足迹,更是永远等待我归来的心灵原乡。每当秋意渐浓,那棵枫树的红,那片菜畦的绿,那份檐下的暖,都会跨越千山万水,将我唤回这个藏在秋色深处的故乡。
8.刘慧妍:秋晨入画来
九月的风,裹着桂花的清甜,悄悄将秋的笔墨带进了校园。
天气渐渐转凉。清晨的风挟着微润的凉意,轻轻掠过上学的路。道旁的野花和小草仍顶着未干的露珠,一颗颗剔透如散落的珍珠,在渐黄的叶尖上滚动,折射出点点晶光。鸟鸣声比往日更加清亮,偶尔还有早起的秋虫在草丛低吟,这些声音交织成一支轻柔的晨曲,将整个世界衬得愈发安静祥和。
校园的操场依偎着一脉青山,远远望去,虽不夺目,却自有一番秋的意境。枫树在风中沙沙作响,叶片恋着枝头,又不得不随风飘落——如一只只红蝶,翩跹而下,以最后的身影划出优美的弧线。路旁的爬山虎,叶缘已悄悄泛红,像是少女初妆时羞涩的脸颊。而最动人的是桂花树,风一经过,细小的花瓣便如烟如雾般落下,那香气淡似江南的雨,却甜得让人心头一暖。有些花瓣铺在了地上,远远望去,仿佛是谁将星海揉碎,撒成了一地微光。
走在这样的晨间,总忍不住放慢脚步。有同学拿着书在树下默读,身影与落花一同被阳光拉得细长;也有三两好友边说边笑,踏着落叶走过,窸窣声里都是年轻的回音。秋天似乎格外宽容,它让繁忙的学业中多了片刻的诗意,让寻常的校园变成了一幅可走入的画。
这样的秋,这样的清晨,每一帧风景都仿佛被温柔注脚,叫人怎能不深深爱上?校园秋色
9.刘兴昊:市井秋声
穿过熟悉的巷口,老槐树的叶子已染上淡金。我和奶奶挎着竹篮走向外婆家,总要绕进这片喧闹的菜市场——这里藏着二十年的光阴,也藏着整个城市的秋天。
夏日的翠色浪潮早已退去。曾经堆成小山的西瓜不见了,换成金灿灿的玉米塔,每根穗须都挂着阳光。紫水晶般的葡萄让位给灯笼柿,它们用薄如蝉翼的外衣裹着蜜糖,在竹筐里摇摇欲坠。最妙的是豆制品摊子,雪白的豆腐方阵排列整齐,微微颤动着散发清香,案板上的刀起刀落间,秋日的韵律就此定格。
往深处走,秋味愈发浓烈。编成辫子的大蒜串从檐角垂落,新米在粗布口袋里探出头,每粒都裹着田野的露水。西兰花绽成翡翠珊瑚,胡萝卜则像红玛瑙雕凿的锥子,齐齐码在青布上。摊主们的吆喝却还是老调子:“新摘的哟——”“尝鲜呐——”,这些唱了二十年的市井小调,比任何广告都来得真切。
槐树下永远坐着几位老人,银发梳得光亮,坐在马扎上慢悠悠择菜。他们脚边滚着虎纹大南瓜,藤筐里躺着修长的豆角,那种鲜艳与豪爽,恰似主人脸上的皱纹——都是岁月沉淀的亮色。偶尔传来零星笑语,关于谁家的孙儿考了满分,谁家腌的辣白菜最入味,这些琐碎欢欣落进秋光里,成了菜市场独特的背景音。
空气中漂浮着复杂的气味层次:土腥气刚从菜根抖落,肉铺飘来温热的油脂香,隔壁摊子炒栗子的焦糖味窜进来,还有某种说不清的、只有秋天才有的干燥芬芳。所有这些拧成一股绳,拽着人往更深处去探寻。
我突然明白,这菜场才是秋天最忠实的记录者。它不用红叶宣示季节更迭,只默默更换着食材的幕布,让每颗瓜果都成为秋天的注脚。当我们拎着满篮秋色走出市场时,奶奶忽然捏捏我的手:“明年这时候,你该比奶奶高啦。”
是啊,菜市场记得每个秋天的故事,也记得每个孩子的成长。它在此地站立二十年,早已学会用茄紫椒红书写时光,用叫卖声谱成秋日的诗篇。
10.赵粤淼:故园秋韵
盼望着,盼望着,蝉鸣渐渐稀疏了,秋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换了新装的模样,悄然改变了容颜。楼房褪去了夏日的燥热,显露出明朗的轮廓。远山悄悄染上深浅不一的色彩,田野里,园子里,空气中都飘散着成熟的甜香。
菊花开了,桂花香了,月儿也格外明亮了。饭桌上总少不了时令的瓜果,我偏爱这秋天的馈赠。各色花朵争奇斗艳,唯有荷花舍不得夏日的繁华,依然绽放着太阳般的红晕。桂花沁人心脾,暗香浮动;稻穗低垂,仿佛镀上了一层黄金。闭上眼,眼前仿佛已经满是沉甸甸的果实,还有那沁人心脾的桂花香,丝丝缕缕,在风中飘荡,令人回味无穷。
“吹面不含杨柳风”,秋天的风自有一番韵味。它不似春风那般柔媚,不如夏风那般炽热,更不像冬风那般凛冽。秋风吹过稻田,掀起层层金浪;拂过林间,染红片片枫叶;掠过脸颊,带着恰到好处的凉意,让人神清气爽。
“一场秋雨一场寒”,故乡的秋雨最是缠绵。一下就是两三天,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雨点敲打在老家的青瓦屋顶上,发出“咕咚咕咚”的声响,像一首古老的催眠曲。雨幕中的村庄显得格外宁静,炊烟袅袅升起,与雨雾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水墨丹青。
秋天像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家,用调色盘将世界染成金黄与深红;秋天像一座丰饶的宝库,向我们敞开收获的大门;秋天像一位深情的诗人,为我们谱写充满韵味的诗篇。
在这故园的秋色里,我看见了时光的流转,听见了季节的私语,更感受到了那份深植于心的乡情。秋意正浓,乡情更浓。
11.江金芳:碎金秋笺
清晨的小路是季节更迭的信使。周末拂晓,我沿着惯常散步的小径徐徐而行,秋风裹挟着凉意撞上裸露的胳膊。不得不将薄外套的袖口往下拽了拽——后颈早已泛起细密的鸡皮疙瘩,这才惊觉盛夏真的走远了。
路旁的银杏树正进行着盛大的换装仪式。远望如天神打翻的鎏金罐子,整棵树流淌着灼目的金色光华。每片叶子都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弧度,既不过分张扬也不显得拘谨,在枝头织成一片摇曳的光海。走近细看,那些小扇子般的叶片边缘卷着精致的波浪褶皱,叶脉如工笔细描的河道,从根茎向叶尖蜿蜒铺展。风过时,整棵树便响起细雨般的沙沙声,几片金叶如倦蝶离枝,打着旋儿泊在泥土上,为树根镶出一道碎金边。
坡道处传来断续的谈笑。两位晨练的阿姨站在风里,一位搓着胳膊嗔怪:“这风刮得人胳膊肘发凉!”另一位拉起外套拉链应和:“可不是么?昨日还穿着短袖淌汗呢。”话音未落又是一阵风过,她们笑嚷着“黄叶飘秋凉啦”,小跑着钻进金色的树影里。
草地也褪去夏日的恣意。曾经没过脚踝的青草染了浅褐,像被时光揉旧的绿绸。拨开草丛能看见几簇野菊攒在根处,半黄的花瓣蜷成羞涩的弧度,散着比盛夏时更含蓄的清香。蚂蚁们在草叶间踱步,不复夏日的焦躁,触须轻点带着晨露的草尖,抖落的露珠在泥土烙下深色印记。
返程时太阳已升过树梢,秋阳滤过枝叶筛下暖光,手腕上跃动着晃动的光斑。那些被风惊起的凉意渐渐被晒暖,只剩袖口灌进的微风还带着清冽的秋讯。九月的风如此巧妙地将夏的余温、秋的微凉、冬的预兆纺成细软的丝线,在每一个转身处系上季节更迭的绳结。
12.周圣杰:秋意浸校园
送走古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告别骄阳似火、烈日炎炎的夏天,我们的校园悄然披上了秋的衣裳,迎来了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季节。
走进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幢颇有岁月痕迹的教学楼。它们如同睿智的老者,静静守望着每一个忙碌而充实的日子。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我们汲取知识的甘露,琅琅书声与秋风共舞,谱写成青春最美的乐章。
穿过教学楼,便是宽阔的操场。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一排排挺拔的栾树。秋日为它们染上了绚烂的色彩——叶片由绿转黄,由黄渐红,间或点缀着深褐,宛如打翻的调色盘,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栾树的树干粗壮嶙峋,斑驳的纹路恰似老人手背的脉络,镌刻着岁月的痕迹。那卵圆形的叶片边缘带着细密的小齿,轻抚指尖,仿佛在演奏一首秋之序曲。最有趣的莫过于它的果实,三瓣合抱,形似灯笼,缀满枝头,微风拂过,便摇曳生姿,“灯笼树”的美名由此而来。这些“小灯笼”由青绿渐变为赭红,最后化作一抹暖褐,为校园平添了几分童话般的诗意。
操场东侧的小花园则是另一番景致。虽已入秋,依旧绿意盎然,其间点缀着不知名的野花。那丛紫色的雏菊般的小花格外惹人怜爱,它们簇拥在石阶旁,纤细的花瓣在秋风中微微颤动,宛如紫蝶振翅。每每路过,总忍不住驻足,看它们与秋风细语,心中的烦躁便悄然消散,只余一片澄净。
秋风拂过,捎来沁凉,也带来了收获的欢欣。栾树叶沙沙作响,与奔跑嬉笑的身影相应和;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草木的清香,深深呼吸,仿佛能尝到果实的甘甜。夕阳西下,整座校园沐浴在金色的余晖中,温暖而宁静。
我爱这秋天的校园,更爱这沉淀着成熟与希望的季节。它教会我们欣赏绚烂至极的静美,懂得耕耘后收获的甘甜,在这如诗如画的时光里,我们与校园一同成长。
13.李宸旭:秋临小院
秋天总是悄然而至。前些时日,阳光尚且灼热,人们仍在暑气中挥汗如雨;不过几场雨落下,天地便忽然改了颜色,人人都添上了一件外衣。
清晨推门而出,一阵风倏地掠过袖口,凉意轻轻一颤,沁入肌肤。时序初秋,树叶才刚被秋意染上浅黄,风一经过,便簌簌地摇动,像是与行人轻声打着招呼。池中的荷花早已敛起夏日的恣意,悄悄弯下腰身,隐入水中,惟余三两荷叶漂浮水面,犹如她遗落的绿裳。一旁的菊却才刚要登场,枝头缀满细小的花苞,正怯怯地、却又迫不及待地准备绽放。
午后的秋阳透过枝叶洒落,光影斑驳如碎金,将湛蓝的天空剪成片片缝隙,又轻轻铺展在院落一角。不同于夏日的炽烈,这时的阳光温暖而明亮,风也格外体贴——拂过脸颊时,只剩一片清澈的柔软。我走到阳台,又踱步至小院。院外便是一条细小的溪流,黄昏时分,路灯早早亮起,将那暖黄色的光晕倒入水中,宛如另一抹迟归的夕阳。虽没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浩渺气象,却自有一番人间烟火的静谧与温柔。
院中的柿树、橘树与石榴树,已然结出累累果实。它们静静低垂,一日比一日饱满,像一盏盏尚未点亮的灯笼,在风中轻轻摇晃,散发出清甜的香气。一阵风从容吹过,捎来远处稻田的气息——稻谷已熟,正谦卑地俯首致意。各种香气交织在一起,闭上眼,仿佛能看见金黄色的波浪在田野间翻滚,能听见果实在枝头悄悄积蓄糖分,甚至能想象出将来入口那一刻的晶莹与甘润。
秋夜渐凉,小路上跑步锻炼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他们的身影在路灯下拉得细长,脚步声和呼吸声成了这个季节最生动的注脚。
秋天,是来得轻、却沉得稳的季节。它用凉风写信,以落叶为笺,一字一句都写满成长与丰收。每一个秋天从相似中走过,却在我们心里留下截然不同的印记。——那么在你心中,秋天,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14.耿诗妍:初秋浅唱
九月,是夏与秋悄然相握的时节。清晨推开窗,再无夏日那裹挟着水汽的燥热,迎面而来的是掺着草木清香的微凉空气。深吸一口,仿佛连胸腔都被洗涤得明净通透。
街道旁,卖冰棍的小摊渐渐隐去,取而代之的是推着小车叫卖糖炒栗子的商贩。甜暖的香气在清冽的空气中袅袅飘散,引得路过的小孩扯住大人的手,眼里漾着亮晶晶的渴望。
小区里的香樟树仍展着浓绿的树冠,可若细看,便会发现叶缘已悄悄镀上一圈浅黄。风掠过树梢,不再掀起夏日哗啦作响的热浪,只簌簌地低语,像是一首温柔缱绻的秋日序曲。
午后的阳光穿过窗户,不再炙烈逼人,转而变得明亮而宽容。它静静地铺展在地板上,如同一条暖黄色的河流。待到傍晚,天边漫开绚烂的晚霞,褪去了夏季的刺眼光芒,只余一团一团柔和的橘红,宛若谁将调色盘浸染在了云朵之中。
夜色渐深时,凉意悄然而至,轻轻贴上人的肌肤。它不言不语,却已向整个世界传递讯息:秋天,真的来了。
【点评】你的原文已具有很好的观察力和感受力,语言清新自然。在修改中,只着重于提升意象的生动性与节奏的韵律感,通过如“镀上浅黄”、“暖黄色的河流”等表达增强画面感,并适当运用拟人与比喻使秋的气息更鲜活。保持你细腻温情的笔调,只是让词句更凝练,意境更深远。继续多读多写,你的文字会越来越有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