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完完全全安安稳稳的,也没有一个人的 生活甚至只有爱情,是人都会经历辉煌和低谷,而那些低谷已然都是暂时,漫长的人生里哪一个阶段都有你不经意回想的瞬间。
在读李清照之前,对她的了解仅存在一位诗人上,甚至那些年在学生时代或许也背过李清照的诗,但在这时却一首都无法想起,直到翻开《诗词里的中国》打开李清照之前我对李清照的部分是毫无兴趣的,但当我走进去时,就被李清照小时候开启的文学熏陶所吸引了,一个人小时候的环境决定了他未来的思考空间、选择、行动以及向往。
出生在宦官家庭自然有天然的优势可以有大气的爱好和思考。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不仅仅是李清照的文学追溯而是和丈夫赵明诚结婚后的影响力变化,和丈夫赵明诚结婚后的李清照生活并不如她单身在家时过得好,在当时的时代,时局也在发生着变化,当时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在当时局势中苏轼及苏轼弟子等都被受牵连,而李清照父亲李格非是其中一人,要离开汴京去往别的地方。
李清照当时一面是跟家人的别离,一面是面对事业正好的丈夫赵明诚的别离,别离的痛苦使得李清照也想办法救出自己的父亲,当时公公刚好在朝廷当官,李清照请求公公能够看在一家人的份上让赵挺坚帮助父亲,但几次上书给公公怕受牵连始终不为所动,但好在几年时间赵挺坚也看不惯蔡京等人的行为便向皇上进谏,如若再让奸诈小人在职那就撤退,所以在当时看似不帮又在帮忙的赵挺坚等于帮了儿媳救出父亲。
救出父亲随之而来的痛苦更是身为妻子长期和丈夫分居两地的孤独,几年仰望等待丈夫,甚至赵做官后开始贪恋其他美色,让李清照非常地伤心,看到那里我几乎觉得这样的感情已经没有办法延续了。
但朝廷局势又发生变化,赵氏家族都受牵连,是坏事同样也是一件好事,牵连后赵明诚和李清照回到青州过起了陶渊明式的生活,在当时来说可能也是因祸得福那样的生活,但在现代是有一定的实力和心力的接受才可靠近那样的生活,赵李在青州的生活田园加诗书非常的惬意,有时他们还会坐在院子里煮茶赌书,对于喜欢书的人来说也许那是一件沉浸式快乐的事,赵明诚说李清照的床边枕边都是书。
他们合力写了《金石说》,也是在田园式生活中的其中一成就,但在他们鱼水合适的时间里,赵明诚又要去做事了,这一次做事是为了国家,而非个人职业生涯,因为靖康之变,那时候的李清照已经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至国家存亡,百姓流离去从的问题,而不仅仅是风花雪月,仿佛在那时有了更加远大的人生目标,然后在赵明诚做知府期间调其他岗位的间隙里,赵明诚的错误连夜逃跑放下百姓的事件中,李清照本以为赵明诚可以铮铮铁骨上场迎战保卫家国,竟没想到是仓皇而逃。
让李清照竟有些恍惚和陌生,后来他们决定去往江西的路上路过项羽自刎的地方,李清照写了了女子内心的豪言壮语,名为《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人的一生怎么可能一帆风顺,旧时代动不动就要抓进大牢会掉脑袋,那是被时代被动选择,现在仔细想来现代人的想选一个选择,就好像自己决定入狱或者被消灭掉一样,人的思想发生变化后虽不入狱但似入大牢掉脑袋,所以不敢轻举妄动,以免被。
反观历史,朋友们觉得哪一种生活是你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