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炊烟

童年,乡村里的人们大都住的是瓦房,人多瓦房连接的很紧密,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大地,房屋的屋顶便炊烟袅袅。

一条条崎岖的小路向四处伸展,路上常常几个人戴着草帽拿着农具,在家与田地之间来来回回,一些鸡啊,狗啊,也常常在路上能遇见。

邻里之间都在自家门前种上了一些花草树木,我家屋前种了两棵泡桐树了,不知道什么时候种的,已经长得老高了,又粗,光那些叶子就有扇子那么大,夏天遮遮阳光最好了。

当那些柳树长得枝繁叶茂时,小伙伴们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总会爬上树,折断一根柳树枝,编织成一个帽子,戴在头上,再用纸折叠成一把小手枪,玩起了打仗的游戏。像极了以前扛日时期的游击队。

当门前的栀子花开了,白白嫩嫩的,村里的女人们常常去摘上几朵,插在辫子上或者扎在上衣的扣子上,漂亮极了。

有时拿一个碗,碗里盛满着水,端进房间里或者搁在大厅,然后摘上几个花骨朵放在里面,浸过几天,花就开了,满屋子都是香气。

这些都是在四季的更替中变化的植物的景色。

从早到晚,人们有的在田地里忙着耕种,有的在家里忙着做饭,房屋的上空天天炊烟缭绕。

人们说话的声音大大咧咧,在家里说话,外面都能听见。小孩子们从早到晚,在村里满世界跑,不知道疲倦似的。

等饭一熟,她们的父母站在门口,用双手努着嘴呈一个扩音器状,大声的呼喊:回家吃饭哦!回家吃饭哦,有时还端着个碗,在村中边走边吃,遇见一个人,就打听小孩的下落。

这样喊自家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几乎天天都能听见。还有邻里之间发生的那些争吵的事,什么你家的羊绳子断了,跑到我家花生地吃花生,得赔!你家的牛跑到我家门前拉了一堆屎,你家要弄干净!我家种的菜怎么少了几棵,是不是你家顺手摘的?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常常伴随着,当然这是发生在大人之间的事。

用土灶做饭离不开柴火,那时家里用得最多的就是田地里种的庄稼,稻草、油菜杆、麦草,花生杆、棉花杆等等,光这些平时就够用了,也不必去山上砍柴了。

要是遇上刮风下雨的天气,烟囱有时会堵塞,灶里的烟出不去,满厨房都是烟,够呛人的。等天一放晴,父亲搬出个梯子爬上房顶检查一遍,然后拿着个长棍子,来疏通烟囱,弄好了,烟又出去了。

如果遇上大雾的冷天气,炊烟跟大雾交织在一起,虽然不易分辨,但烟终究是烟,它不会因为季节的变换而改变,而雾就不同了,雾只是短暂的,只是在寒冷的季节才会出现,很快会消失。有火的地方一定会有烟,烟易得,而雾就不同了,好比阳光、雨露等等,雾也是大自然赐予的。

人们早出晚归,鸡鸣狗吠,房子的上空炊烟袅袅,到处充满着烟火的气息。

现在的小伙伴们已经长大,都出来工作了,瓦屋正逐渐消失,村里安静了不少,那一缕缕炊烟,也一去不复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