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被自己亲爸要走4万块,肉疼的感觉。
今天午休过后,从来不怎么主动联系我的我爸,给我打了电话,我拿在手里看了几秒,猜测发生了什么事,然后找个安静地方才接起。
电话那头,我爸问我还在午休么,还是已经工作了?我说我工作了。
然后我爸说明了事情,他要赶在年前买车了,想让我先垫4万块。
其实这件事,早在今年过年时,家里就讨论过,一家四口,平摊车费,大概每人2万,我哥由于在装修房子,急需用钱,我就先把他那份也拿出来了。
说实话,我嘴上答应我爸,马上就去提取转给他,但我的心却沉闷了,我不是很乐意。
为了求证我的心理不是不孝,我问了身边的几个朋友,她们表示会给家里花钱,有的甚至说着很高尚的理由,父母生养了我,给他们花多少钱都应该。
但我就是不开心,我从来没有给父母主动花钱的意愿,甚至从来没有想主动表达过爱意。给他们花钱,只是为了证明我不是一个不孝,冷血的人,似乎更多是做给外人看。这一切,我觉得跟 我的的成长环境相关,然而最大的罪魁祸首就是我爸。
2
我爸这个人很奇葩,用我妈的话,从来没给家里花过一分钱。他下岗早,也没再找正式的工作,后来迫于生计,自我深造,上了成人医科大学。毕业后开了小门诊,但生意也不好。
我和我哥上了初中后,我妈不堪经济负重,让我爸开始负责我的学业,从此我的学生生活开启了“极简”模式。这样的生活让我尴尬又心酸。
我上初中那个年代,正式教育负担最重的几年,大家都抱怨学校乱收费,什么学费,书本费,学杂费,各种明目的收费随着开学一股脑涌来。
我拿着学费单,回家让爸妈签字。我妈让我去找我爸签,我爸看了一眼,说学校乱收费,不签。让我跟老师,学校去理论。我当时就害怕了,这种事,让我去理论,多丢人啊。回到学校,我当然不敢吭声,直到老师最后点名,还有谁没交钱,只得再次回家。我爸也只是嘴里囔囔着,乱收费,应该告他们,但还是签了字,给了钱。
这件事,对我印象极深,在青春期的阶段,女孩是多么敏感和要面子,被老师点名没交学费,我感觉非常丢脸。全班同学会认为你们家有多穷,多么不积极配合学校教务工作。
我爸只顾及他的经济状况,却没顾及到,这件事对女儿的心里发展的影响,让我惧怕每次放假后的开学,因为面临交学费。父母的教育,在无形中影响着子女的认知和情感,早晚有一天要暴露。
除了拖延交学费,我爸每次给生活费时,也是再三交代,要节俭,不要攀比。他的这种交代从初中一直延续到大学。
当然,像报班主任的课外辅导班这种事,我爸更是义正言辞,学好课本知识就好了,去什么课外班,就是变相收费。那个年代,老师办补习班,不像现在管的那么严,班里学习好的前1,20名都去了,唯独我没去,每次看到班主任,都有一点怯怯的感觉。总感觉自己与大家格格不入,让我缺乏安全感。
3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来临,女孩的心里开始发生更多变化。比如开始在意外表,在意自己的生活品质。这些都是正常的心里发展规律,但父母的不了解,往往会把事情变得很糟糕。
上了高中,我住校了。因为报名报的晚,我被安排在8人寝,班里也有不少同学是被随机安排的,也有不少分数高的,报名早的同学,直接选择了4人寝。
高一那一年,我挺羡慕别人住4人间,上面床铺,下面书桌,跟大学的环境一样。终于挨到要升高二,文理分班,当然宿舍也要重新分配。放暑假前,我在高一班主任发的宿舍选择表上,填了4人寝,希望能在接下来的2年,享受下好的住宿氛围。
回家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我爸。我爸非常生气,说:“谁让你选4人间的,你是去享受了还是去上学了?你就学会了攀比是吧,你现在就去学校,把宿舍换成8人间,我不会给你交4人间的钱。”
我心里憋气,也不敢强烈反抗,只能说表已经交了,试图让我爸知道不能改变。但我爸就觉得他要做的事,都能做到。我忘记了那天,我是重回的学校,还是等开学,再跟新的班主任请求更改宿舍。总之,这件事让我一整个假期郁郁不欢,苦恼是我做错了么?我为什么不能拥有?
我当时极力想住,不只是我自己想,还看到了班里,家里是农村,甚至山区的同学,有的就报了4人间,我想我家也不至于每学期多交300多块,都拿不出吧。但没想到,终究黄粱一梦。
我爸是没让我住到4人间,但他不知道,接下来,我很努力的创造机会,去住4人间。
到了高二下学期,班里很多学艺术的同学,出去集训去了,我就跟一个同学商量,住她的4人间,给一点好处,同学欣然答应。虽然享受到了好的环境,但也要提心吊胆,害怕人家什么回来,就跟打游击似的,这个同学住一段时间,那个同学那住一段时间。
我爸觉得是省了300多块,但他不会想到,一个青春期的女孩,正是虚荣心开始膨胀的阶段,我不会介意家里不舍得出这比钱,但我很介意,我爸每次都以攀比为理由,没有更多的关爱和理解,他从来没走进我的内心,去了解我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他更不会想到,他们认为我做的很多事,都瞒着他们,说我不交流,沟通。正是因为我在他们那求而不得,没有合理的沟通渠道,不自觉的学会了自己偷偷解决问题的办法。
4
这样的事,到了大学,还在发生。
高考结束后,家里答应给我买一部手机,当年步步高和oppo算很火,又不太贵的手机。我满心期待拥有其中一种,就很OK。
结果,不知道该说大学好心呢,还是在推销,偏偏送了一步合约机,竟然还是按键的。可以想象下现在的老人机。
然而,我爸却说挺好的,这下省得买手机了。我快要气炸,回到学校,偷偷攒下几百块,换了新手机。我自己偷偷解决问题的速度是越来越快。
让我彻底对他绝望的事,发生在大一放寒假。
那时快要放假,大家都在买火车票,我也抓紧行动。但钱不够了,连买一张火车票的钱都不够。我实在没办法,给我爸打了电话,问他要100块钱。我爸知道后,第一反应是质问我,钱花哪了?我当时心都凉半截,我的节俭,家里是知道的。在我鼓起勇气,开口要钱支援的情况下,不是关心我生活的还好么,怎么不够了,再给你打多少钱,竟然是质疑我。
从此以后,除了每学期必给的生活费,我再也没开口问家里要过一分钱。
5
我爸的节俭教育,不仅节省了钱,也节省了我和他的感情。平日里,除了过节,放假,我几乎不跟他联系。放了假回到家里,也尽量躲着他,避免过多语言交流。
情感上的疏远,必然带来其他心里的变化。
工作后,我特别珍惜每一分钱,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我都存起来。因为内心深处,觉得没有什么是比钱更可靠,更能给予安全感的东西。我根本没奢望家是安全的港湾,是无条件索取的源泉。
当然,我并没有因为与父母的感情疏远,就忘记孝道,只不过,在进孝时,我没有过多的感恩,脑子里仅存的是应该如此。我所谓的孝道,也就过节问候,生日给钱,也无其他。
当我爸为了他的愿望,来问我要钱时,我内心是排斥的。因为在成长过程中,他没教会我如何去奉献,如何去关爱家人。当初我所有的愿望,都被他以攀比给拒绝,如今我没有爱的能力去成全别人的愿望,不是我想报复,是我失去了这份能力。
6
我不仅对父母不想花钱,更是对自己克制节俭,这也一度影响了我的社交。虽然我为人开朗,但很少请朋友吃过饭,给朋友买东西,导致朋友活跃度,亲密度不够。
有次,我跟大学同学抱怨,为什么我的朋友不多呢,每次周末,都不知道该约谁玩。同学一针见血地说:“谁让你平时那么抠,不花钱啊,你花钱请别人吃饭,人家还不来啊,还不增进感情啊?“话糙理不糙,虽然花钱不一定能搞好感情,但不花钱一定不能增进感情。
我才意识到,父母的家庭教育,真真是渗透到了孩子的骨髓里。可怕的是我知道,对朋友不大气不好,却很难去改变这个现状,因为我自己不节俭,还能靠得住谁。我只能在经济之外的地方,多帮助好友,让他们感受我的友谊。
我一直以为,我在家很听话,父母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以为我是个好孩子,但在我爸问我要钱的那一刻,我深深的感受到,我对他并没有无条件爱。
我在成长的过程中,无形中把家庭放在天平上,之中的得与失,都已在这个天平上默默加码和减码。一旦我要付出时,心里会不自觉的参考之前天平上得到的砝码,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家庭变成了市场,要计算几斤几两。
一个人的学识,可以靠学校教育培养出来,但一个人的心性和认知行为,却在家庭中形成。
我们的父母虽不能是完人,但必须要懂得,给予孩子什么样的示范,什么样的价值观,很可能深深烙在孩子心里。或许他们将来变得跟你一样,或许他们完全跟你完全相反。你都不要怪罪,因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栽培的结果。
与其在未来,让孩子对你的教育苦恼,家庭亲子关系冰冷,不如早点开始关注孩子内心,互相了解和尊重。你会发现,你们的心会越靠越近,会是真正意义上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