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在这首诗的前半段,诗人李白描写了一副充满愁情的深秋之景:深秋的树林烟雾漾潆,好像如纺织物一般,呈现出朦胧的样子,秋寒的山色宛如衣带,有着令人触目伤心的碧绿。暮色进了高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诗人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深秋时节呢的景象。哀景写哀情,愁更愁。
诗的后半段,“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中,“玉阶”给人一种华美洁净之感,然而在这之上,却是诗人一个人长时间站在这里。这样的截然不同的两种感觉,却是没有一点的违和感,更是给人一种华美,但又孤寂的感觉。我站在华美的玉阶上,望着傍晚回家的鸟,鸟儿都知道到了傍晚要归巢,而“我”的家在哪里呢?只有不停变化的长亭和短亭罢了。诗人把自己鸟儿对比,宿鸟都知道傍晚归飞急,而诗人呢?他的家在哪里?苏轼曾经说过“此心安处是吾乡”而李白的“心安之地”在哪里?可能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派诗人,对于“诗仙”李白来说,甚至可以“但是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只要有酒,就是故乡的李白,在诗中很少有“愁”情的时候,这首诗便是李白少有的抒发“愁”情的诗。
李白的一生,可以说是潇洒自由的,他狂放不羁,无拘无束,然而,这样的一个李白,却也有迷茫,不知方向的时候。
这首诗,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可能正是因为李白这少有的“愁情满怀”,才造就了这首“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