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在即,本是为班级文化墙查找素材,看到这个边框灵机一动,何不借花献佛,做一个上学期的表彰版面。八上的大半时光学生们是在家里度过的,难免懈怠,疏漏。大片打击不如树立标杆,榜样示范。于是前天就开始和班长在网上商量表彰的条目,人选。我在岸上,班长在水里,比我了解学生情况的更深入,透彻。她提的男生问题,为班级奉献问题,我确实没考虑周全。几番商讨,终于定下人选,尽量多维度,多层次,男女比例和谐,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同类项,有榜样可学习,不抛弃不放弃自己。
他们自己写表彰稿,上传照片,我帮他们校稿,制作底板图片。大小,位置,配比,反复对比,制作一张图片就花我几十分钟。


趁热打铁,干脆报到就把第一次主题班会也开了。严谨的数据最有说服力,把寒假网上学习小组的出勤情况一一点数出来,统计出出勤率最高的五个学生,自费给他们买了奖品。学习,贵在持之以恒,贵在自觉自愿,贵在享受其中。当学生们感受到被看到,被欣赏,有成就感,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更好地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寒假专门研读了这两本书。尤其第一本,它让我深刻意识到不能拿同一标准来评判男女生表现,这样对男孩不公平。因为他们的生理结构,身体发育情况,心智成熟程度,行为、语言表达方式,都不在一条水平线上。如果蛮横地一刀切,只会扼杀男孩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甚至自我伤害。从心底接纳、认可他们,找到以前问题的症结,再想到他们不再是愁肠百结,而是心平气和。
纪律、学习、卫生问题老生常谈,他们不爱听,又不得不强调。我就让各个委员就自己负责的工作做一下上学期的总结,再提一下新学期的对自己的要求,给大家的建议。害怕临场出差错,帮他们一个一个的修改演讲稿,光班长的稿子就改了三四遍。从叙述范围,表达口气,团队协调,到引词造句,都能娓娓道来。越来越发现这半年阅读,写作积累、沉淀的好处,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言之有物。三下五除二把他们的稿子改的言简意赅,通畅流利,不小心又拉高了他们心里对我的敬仰值。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新学期要把“师徒结对子”活动做实做精。我的要求是“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徒——尊师重道,感恩长存”。这样学风才会日渐浓郁,班风才会浩然正气。
认真专注的做事,脚步稳健的成长。总和学生开玩笑说我们是同学,其实心底真的是。唯一的区别,他们学做一个好学生,我学做一个好老师,都披荆斩棘的走在上行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