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中要经常请人帮忙,当然也少不了接到别人请求帮忙,哪些该帮,哪些不该帮呢?
我们从能力和意愿的情况来看:
1) 能力不及,不论是否有意愿,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婉拒,不要含含糊糊,让别人以为你答应了而且有能力帮,结果放弃了找其他人求助。
我曾经就犯过这样的错误,其实帮不了,又不好意思回绝,结果好几个朋友都得罪了。
2) 能力所及,但不愿帮,或帮助的代价太大,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不要勉强自己,但也要及早通知对方。
比如我曾经有一位亲戚,我有一次上他家串门时看到他家电脑坏了,就帮忙修好了,结果他每周电脑都会出问题,都找我修,我也不好意思拒绝,但自己的一些重要事情就拖累了。最后这么折腾了七八次,实在承受不了了,我只能和他讲,我有这样那样的事,实在没时间了,要不我给你找个市场上的上门电脑维修的师傅,100元一次,钱由我来出,因为我这点时间要做的事情比100元的价值大多了。他当然也不好意思,这件事也就过去了,其实早就可以这样做了。
3) 愿意帮,但能力有疑问,可能能帮上,也可能帮不上,就必须将自己的实际情况告诉对方,千万不要轻易许诺。
经常碰到有朋友委托我帮他的亲朋好友找工作这种事,我一般都会告诉他们,我可以帮他们推荐,如果特别优秀的还可以向人事或用人部门多说几句,但不可能打包票,毕竟最终决定权在人事和用人部门,建议他们自己多找几条路。
4) 能力所及,且愿意帮,是否就一定答应对方,然后就全力去做呢?
我曾经有一个下属,是个非常聪明的程序员,但后来沉绵于游戏不可自拔,居然辞职了。当时我非常痛惜,但极力规劝、挽留无效。按说他和我也没有什么利害关系了。但后来我去阿里巴巴时,感觉这可能对他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因为阿里巴巴的996文化应该让他没时间玩游戏了,就推荐他加入。后来因部门变动,他转到其它部门,因技术能力出色(曾在一次谷歌程序员大赛中成为公司唯一闯入复赛的程序员)发展得相当不错,虽然对我而言并没有得到多少回报,但我心里还是有很大的满足,因为我成就了一个人。
这里有一个原则,就是帮忙的前提一定是做善事。
我在读本科时,有一位硕士研究生的朋友请我帮她写毕业论文,因为是很好的朋友,我很愿意帮她,而且看了她的课题,看了她同学们提交的论文,我知道我能写出来,但我认为这是有违道德的事情,我就以自己只是本科生水平不够婉拒了她,后来她还是自己完成顺利毕业了。
另外,一定要站在求助者的角度去看这个忙对他根本上是否好事。
比如在P2P还没有频繁爆雷的时候,我的一位长辈因为不会上网让我帮他代他买P2P产品,这对我而言是举手之劳,但我身为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深知这背后的巨大风险,就坚决地拒绝了,反而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不要买。
但最终他通过另一个亲戚买了40万P2P,果然爆雷了,到目前尚未追回。
反思一下,当时如果做得更好一点,我应该提醒周围亲戚都不能帮这个忙。
对于一个善良的人,再难的事,只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自己没有回报,但对他人从根本上是好事的也尽量帮,举手之劳但对他人根本利益是有害的也坚决不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