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穿着朴素、笑容可亲,如同一位邻家大娘,走在人群中是最普通的一员,你根本看不出她与别人有何不同。
她思想深刻、教学有方,以一颗对教育虔诚的心面对她的学生,谦卑热情的躬身示范如何做一个教育人。
她就是我来北京学习给我指导最多,也是我最崇拜的一位教授——李文华教授。
初次见她,是在cc talk学习中的一课《诵读的力量》,在这么多课程当中,她是唯一一个站着给我们上课的教授,那节课里,李教授从打开口腔到用气,从诵读的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她用具体的方法,细致的给我们讲解,示范诵读。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一直觉得自己的普通话也还算可以,也经常参加一些朗诵表演,但是听了那节课后,我才知道我只是个诵读的门外汉,只是野路子而已。我并不懂得诵读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凭借喜好自由发挥罢了。于是我开始注意练习诵读,暑假之后,开始跟着彩虹花的“我的声音最美”,每天打卡练习。那节课,我不仅学了学到了诵读的方法技巧,关键是我从李教授身上看到的是一个教育人的崇高和伟大:那么大年纪了,依然充满热情的授课,一执教起来便忘乎所以,全身心的投入,丝毫看不出职业倦怠,回想到自己教育过程中的偷懒,不学习不进步,便觉得自惭形秽。
第二次听李教授的课,是在暑假中的彩虹花第二课中,他她针对我们小打卡中存在的问题,一个一个评价分析,一句一句指导练习,从重音到停顿、到情感,与我们学员在线上不厌其烦地直接进行指导,她说朗诵最重要的不是技巧,是情感、是热情,是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有了这个前提技巧,学起来并不难。
最让我激动的是我居然有幸得到机会,在甘琦老师的带领下,与土豆、温欣、魏晋楠、张冬梅一起到了她的家里,与她拥抱、握手,并得到了她面对面的指导。在见到她的那一瞬间,我突然眼眶就湿润了,是想念、是崇敬、是感激,所有的感情都在她那一个温暖的拥抱中得到寄托。她还是那么和善可亲,如同我在网上看到的一样,她还为我们准备了水果茶。
没有一丝闲话,围绕诵读开始了她的指导。她让我们每人朗诵一段话,然后一句一句,甚至一个字一个字的指导我们的朗诵,指出优缺点,有的一句话要重复多次才纠正好,她依然就那样,站在我们的面前看着我们朗诵。当我用激动紧张的语言朗诵《题西林壁》时,我都不知道,那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她的眼睛,就那样慈祥的看着我,随着我的朗诵,时而睁大,时而眯缝成一条线,表情由紧张到放松,她与我已经融为一体了。之后她又和我们交流了一些诵读过程中故事,以及她们在各地的项目。
从没有遇到哪位老师曾经这样教过我,她是第一人,即使位居首都教授,依然躬下身来做教育,没有任何的优越感,就是一颗平常、普通、谦卑的教育心,这才是一个大写的“老师”。
不知不觉她给我们指导了两个小时,怀着依依不舍,我们离开了她的家。因为心里还有一个更美的期待:李教授第二天会继续到北师大,为我们指导诵读。所以,那个晚上,我睡得特别安心。
19日上午,北京的天气还是那么任性。从我们来北京就开始阴雨不停,但是,怎样的天气都阻挡不了李教授,为我们百人青椒这个大团队指导诵读。刚开始我们来到北师大孔子像前的向日葵花园,围城一圈,李教授带领我们百人青椒,在三拜圣人之后开始了她的指导,围着向日葵花园,一圈,二圈,先练站姿再练打开口腔,舌头的灵活,腹腔用气,李教授到每个人跟前,校正指导,因为下雨,我们辗转来到主楼前的大厅,又到了主楼前的广场,打着伞,百人轮流循环朗诵《少年中国说》,每人一句,她都个别指导。当我们心疼她站着太累时,她却说她可以这样站着三天也没关系,着实让我们这些比他她年轻许多的老师们汗颜。最后,当我们百人青椒声音洪亮、慷慨激昂的朗诵回响在北师大的校园中时,我们真正感受到了诵读的力量。
尊敬的李教授,您说,
诵读,能够传承和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诵读,能够改变我们的不自信,
诵读,能够养成博大宽厚的思想人格,
诵读,能够掏溶出生命的深度和宽度,
诵读,可以提高我们的精气神,
诵读,可以浸润人生的启迪,
诵读日积月累,积累到一定的程度,自然就内化为我们自己的气质和修养。这就是诵读的力量!
我要以您为榜样,努力活成您的样子,即使前行的路上有再多困难也不放弃自己的教育初心,无论多少年过去,依然会执着于对教育的热爱、热情,就如您一样,坚定的走下去,做一个有温度的教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