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希腊文考试。
在此之前我觉得自己心态很好,虽然自己复习得不是很好,背的内容也不是很多,但我一点也不焦虑,只是按着自己的节奏来复习——背写字母表、背写单词。直到我看到卷子,直到我无奈地交卷,走出考场,我才发现挫败感早已充满了我的心灵。
原来我并不像自己想的那样刚强,也并非足够的淡定以至于可以坦然接受一切。这大概就是我认为的“我”与真实的“我”之间的区别吧。
许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足够强大,足够勇敢,足够乐观。但事实未必如此,甚至可能和自己认为的有着天壤之别。
彼得曾经自信满满地宣告,就是与 同死也不能不认 。可事实很快就让他认清自己,自己的信心与胆量是多么的不堪一击,在大环境面前他输得一塌糊涂。
他出去痛哭的那一刻,是他的自我认知崩塌的时刻,同时也是重新建立自我认知的时刻。摧毁与重建是同步的。若不摧毁,就无法重建。他不再靠着自己的一腔孤勇去面对考验,而是知道要依靠祂。
当Jesus后来再问彼得是否爱他时,彼得没有山盟海誓,而是说“ ,你知道…”。是的,彼得对他的爱,他当然知道,彼得爱的程度有多少,他当然也知道。既然他都知道,自己又何必多言呢。这时候,彼得没有说“我愿意为你去死”之类的话,但 却告诉他,他将来要为 去死。
或许,失败和痛苦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个人不敢面对失败和痛苦、不认识自己。
我们承认,积极乐观的信息可以给人带来鼓舞和希望,但也不否认真实的“痛苦”与“忧伤”同样能与人共情,使其生发希望。这希望如同橄榄油、葡萄酒、哪哒香膏一样,都是经过一番压榨才能获得的。
正因为彼得有他的失败经历,Jesus也有客西马尼忧伤的经历,他们才显得那么真实可信。原来,我们都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又何必戴着虚假的“刚强”面具呢?
我想,无论是忧伤或喜乐,只要能把我们引向祂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