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85后的宝爸,如何做好孩子的人生导游是我目前最关注的问题,在樊登读书听到《正面管教》这本书时,对我触动很大、收获良多。书中引述了很多阿德勒的心理学概念,为了更好的理解孩子各种表现的底层逻辑,邂逅了这本个体心理学经典《自卑与超越》。
本书原名为《what life could/should mean to you》,直译过来就是“生命/生活对你意味着什么”,作者是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20世纪三大心理学家的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亦被称为个体心理学与现代心理学之父。
在没有阅读前,人们常会因国内出版的书名《自卑与超越》误解本书的主题,以为书中主要讲的是自卑和如何去战胜并超越自卑。但其实书中关于自卑的部分只是十二章节中的一章,出现最多的字样是反而是“生命的意义”、“合作”、“社会情感”等字眼。
通过读全书的检视阅读和部分章节的细读,我认为阿德勒先生更想跟我们谈的是”生命的意义”及引申的”人生的三大约束”和三大约束的应对措施。因为按书中论点,自卑感人人都有,它是一切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只有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未来进步的需要时,才能促进科技的进步。人类的欲望无穷无尽,永远不会对取得的成就感到满意,这不正是自卑的体现吗?
阿德勒对于生命意义的有着独特的见解。他总结“生命,就意味着做贡献。”他指出每个人都背负着三大约束而生,人生所要面对的一切问题都因它们而起。
第一大约束:职业。我们生活在地球这颗小小的星球上,必须竭尽所能与地球更好的共存。怎样才能处理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职业问题,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
第二大约束:社会。没有人是唯一的,我们个人的生活乃至人类的延续,全仰赖于与他人的群居共存。如何找到我们在群体中的位置并享受合作的益处与我们息息相关;
第三大约束:性。人类的构成是存在性别差异的,没有人能够避开爱情与婚姻。如何自我调整,处理两性关系对我们至关重要。
人的生活所面临的的诸多问题都可以归纳为以上三个主要问题:职业、社会与性。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的回应,体现了他对生命意义的解读。
通览古今不难发现,为世人接受的生命的意义无不是为了人类的福祉,将个人的意义建立在对他人的奉献上。从远古时代的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到先贤大儒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再到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每种被世人接受并铭记的有关生命意义的解读都事关社会的进步。正是祖辈们的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写到这里,不禁自问,我们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生活中平凡的你我,每天为自己、为家人而努力拼搏忙碌着,可能我们没有先贤那么远大的目标和波澜壮阔的人生,但只要我们不断做出努力,在与他人的”链接、合作“中造福他人,我们的生命就有意义!
借此立愿,21年1月,在儿子6岁生日时,带他去探望福利院的小朋友,通过传播爱来重新构建生命的意义,也希望他能早日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