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痴君相识于网络,一直期待着会面的日子,收到古痴君泥塑人物出窑的信息后,癸巳中秋节后一天,便迫不及待的驱车赶往宜兴丁蜀镇。
面前的古痴君,比先前见到的照片上年轻许多。长长的辫子,短短的胡须,谦逊中透着魏晋风骨。
简短的交流中得知,刚过而立之年的他却有着太多的经历,十四岁离家,先在潘家园卖过古玩,因看不惯古玩业的黑幕而从事泥塑创作。为了心爱的泥塑,先后辗转于甘肃、广东、博山、景德镇等地。去年落脚宜兴搞紫砂泥塑的创作。
无论是从材质表现和创作环境,丁山这个地方为其高士人物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生活终于安顿了下来。
然而,其作品虽格调高古,却得不到市场的认可,正所谓曲高者和必寡。
令人欣喜的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难得还有这样一位年轻人不为利益所动,为了自己心爱的艺术而不顾及名利的诱惑,坚守着自己的梦想而不为五斗米折腰,着实令人感动。
其塑造的古代高士,多以抚琴、对弈、品茗等形式出现,无论是表情的刻画、衣纹褶皱的处理、坐姿倾斜度的把握、手指的巧妙分工等处理方式为人物增添了神采,可谓细致入微,匠心独具;
或愤怒、或忧郁、或喜悦、或沉思的表情,面部夸张的变形恰到好处,形神俱备,栩栩如生。细细品读,既有高古之貌,又极具生活情趣,且蕴含哲理禅机。
古痴君说,其泥塑作品创作源于对古琴的热爱,每次塑造人物形象都要边听古琴曲边进行创作。所以在他的手下幻化出了太多抚琴的场景,紫砂和古琴给了古痴创作的灵感,古痴赋予了泥巴以灵魂。
谈及他的作品,他总是谦虚的说自己既没经过正规训练,又没得到过名师指点,我却认为正是因为没有了学院派条条框框的约束,才能够在自己的世界里尽情驰骋,随意挥洒,这也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鲜明风格得以凸显的原因,没有了羁绊和约束,当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对古痴君的敬意也就油然而生了。
古痴,“一个流浪江湖,一个嗜古如命,一个纵情山水的玩泥人”(古痴语)正在为自己的梦想而执着、踏实、坚定、孤独的行走着。
(这篇短文是2013年初遇南山君时所写。‘’情不知所起,而一‘’望‘’情深。‘’如今,南山君已经和生命中的另一半——若兰女史,于武夷山下,过起了男耕女织的隐居生活,俨然一双神仙眷侣。祝福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