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写南山(古痴)君(2013)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与古痴君相识于网络,一直期待着会面的日子,收到古痴君泥塑人物出窑的信息后,癸巳中秋节后一天,便迫不及待的驱车赶往宜兴丁蜀镇。

图片发自简书App

面前的古痴君,比先前见到的照片上年轻许多。长长的辫子,短短的胡须,谦逊中透着魏晋风骨。

图片发自简书App

简短的交流中得知,刚过而立之年的他却有着太多的经历,十四岁离家,先在潘家园卖过古玩,因看不惯古玩业的黑幕而从事泥塑创作。为了心爱的泥塑,先后辗转于甘肃、广东、博山、景德镇等地。去年落脚宜兴搞紫砂泥塑的创作。

图片发自简书App

无论是从材质表现和创作环境,丁山这个地方为其高士人物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生活终于安顿了下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然而,其作品虽格调高古,却得不到市场的认可,正所谓曲高者和必寡。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令人欣喜的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难得还有这样一位年轻人不为利益所动,为了自己心爱的艺术而不顾及名利的诱惑,坚守着自己的梦想而不为五斗米折腰,着实令人感动。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其塑造的古代高士,多以抚琴、对弈、品茗等形式出现,无论是表情的刻画、衣纹褶皱的处理、坐姿倾斜度的把握、手指的巧妙分工等处理方式为人物增添了神采,可谓细致入微,匠心独具;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或愤怒、或忧郁、或喜悦、或沉思的表情,面部夸张的变形恰到好处,形神俱备,栩栩如生。细细品读,既有高古之貌,又极具生活情趣,且蕴含哲理禅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古痴君说,其泥塑作品创作源于对古琴的热爱,每次塑造人物形象都要边听古琴曲边进行创作。所以在他的手下幻化出了太多抚琴的场景,紫砂和古琴给了古痴创作的灵感,古痴赋予了泥巴以灵魂。

图片发自简书App

谈及他的作品,他总是谦虚的说自己既没经过正规训练,又没得到过名师指点,我却认为正是因为没有了学院派条条框框的约束,才能够在自己的世界里尽情驰骋,随意挥洒,这也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鲜明风格得以凸显的原因,没有了羁绊和约束,当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对古痴君的敬意也就油然而生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古痴,“一个流浪江湖,一个嗜古如命,一个纵情山水的玩泥人”(古痴语)正在为自己的梦想而执着、踏实、坚定、孤独的行走着。

(这篇短文是2013年初遇南山君时所写。‘’情不知所起,而一‘’望‘’情深。‘’如今,南山君已经和生命中的另一半——若兰女史,于武夷山下,过起了男耕女织的隐居生活,俨然一双神仙眷侣。祝福他们!)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是否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是否每天总觉得想做的事很多,订了很多的目标,却总是完不成?是否感觉你每天总是很忙碌,但感觉还...
    微笑思甜阅读 319评论 0 1
  •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管教孩子,是每个做父母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在变动,老师也经常更换,只有父母是不会更换...
    一夜春风cf阅读 395评论 6 12
  • 空气中弥漫着的除了汽车尾气就是雾霾,最近的天气跟暮暮的心情一样晦暗,打开车窗透气似乎让她更加窒息,早高峰的四环路就...
    木目随笔阅读 629评论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