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2,当底层需求没被满足,是否可以追求精神需求?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很多人认为只有底层的需求被满足,才会逐步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但是我不这么认为,前几日学习李善友教授的课,李教授把人的思维分成感性,理性,哲科,觉性。我是那种对赚钱欲望不是特别大的人,反倒是对个人成长和员工成长比较在意的人,说白了就是精神高于物质成长。李教授的课分4个层级,包括教授都认为应该逐级深入,但是我比较喜欢觉性智慧,所以我先从山顶学起,再逐次下沉。有人担心学不会,但是我认为最起码知道山顶有什么,学的如何,到做的如何,那需要时间来解决。如果能够一览众山小,无非在这个可衡量范围之内的精雕细琢上下功夫,这些是术的领域,而最高层面一定是事物的本质,是道的领域。所谓的擒贼先擒王,如果我们先掌握道的层面,再去研究术的层面,居高临下,格局是不同的。

陈寅格

弗兰克尔说过:“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剥夺。这充分体现了人们可以忽视基本需求,唯有精神之自由不能被忽视。

在工作中,我树立了“帮助客户解决问题高于公司利益的”观点,要求每位员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想清楚我们生而为人,正确的做事原则是什么?我认为是“利他”,所以员工可以自我判断在他遇到问题时,他应该如何处理。当他的想法是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的时候,虽然有可能会违背公司利益,但是我们依然会去支持他和客户,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我们才会有未来。

某次,晚上下班后,一个客户的大型复印机坏了,而客户急需第二天参加投标,员工请示把我们自用的复印机送给客户用,而有的员工说如果用我们的机器,客户那么大的复印或者打印量,会对我们的机器造成磨损,包括碳粉,硒鼓等耗材怎么计算成本?我们统一认识,当前紧急情况下,不计成本,全力协助客户完成他们的工作任务。

我们这一做法是因为我们的定位,也即我们公司的思想宗旨:“客户高于一切”,而不是定位先满足我们的生存,保证我们的利益。底层需求是短时间对我们公司发展有利,但只有顶层需求也即精神层面的需求,才是我们公司得以长久存在的基石。明白这个道理,便知道凡事欲速则不达,做时间的朋友,才能值得更多的客户选择我们,支持我们。

做人亦是如此,只有在顶层设计中想好自己要往哪个方向去,才能在现实实践中,按照自己精神层面的需求,经过长期的口碑积累,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或者企业的愿景和使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