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先生曾说,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其早晚决定着个人命运。
△ 而我觉得,每个人不只是一个觉醒期,且有些类似于「峰终定律」(引用自 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获得者、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这本书中人对一段体验的研究,是说一段体验的高峰与结尾如果是愉悦的,那么在整个人的记忆中这段经历就是愉悦的)。在人生长河一个接一个的觉醒期中,想必,最高峰的那个觉醒期与最后一个觉醒期,最具决定性。连阳明先生的觉醒都是在不同的年龄,从「静坐澄心」到「致良知」再到「知行合一」,至少觉醒了三次。更何况常人乎?当然,路遥先生可能指的是终极觉醒的概念,如果是这样,我是非常认可老先生的话的。
△ 从个人体验来讲,我认为自己觉醒的次数不算少,只是在时间阶段与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最早一次可能发生在小学一年级被留级的时候。全班一共两人留级,一个是我,另一个是临村的低能儿。当奶奶一手擓着(kuǎi,方言,挂在胳膊上的意思)一篮子鸡蛋,一手牵着我去找老师说情。那时我才5岁,可能因太心疼奶奶一天天如获珍宝似的收集的那一篮子鸡蛋,也可能是因为鸡蛋并没有起作用,我还是被留级了,眼巴巴看着比我还小的好朋友上了二年级。总之,这个模糊的记忆便深深的停留在了内心某个的地方,那种我至今无法清晰表达的感觉让我后来一发不可收拾,一路以尖子生的身份考上了国内也算是顶尖的学府之一。
而最近的一次,是第一次做母亲的经历。尽管做了充分的准备,都已经庆幸终于开到两指的时候,在产床上期盼着麻醉师的时候,因突发高烧被拒绝打无痛,于是有了一段不得不在未饮食情况下硬生的经历,整个产程持续了近20个小时。截至到目前2个月照顾小婴儿的经历,让我觉得自己比以往时候,更加勇敢,也更加不敢。勇敢的是面对未来的困难与挑战,不敢的是日复一日的懈怠会跟不上儿子成长的节奏。
△ 不过,这肯定不是最后一次;于我,一个刚刚30岁还为生存奔波、为世事所累的年轻人来说,终极觉醒之路迢迢,可望不可及。也因此,希望能坚持阅读更多这方面的书籍,来促进修行的进度。于是,《臣服实验》就这样被列入了书单之一。因为是慢读,此篇还会时刻再修改,未完待续。
关于作者与Ta的标签
迈克·辛格,1947年出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75岁了);
经济学研究生、木工、教师、畅销书作家、创业者与企业家(两个公司)、瑜伽冥想爱好者、早期"程序猿";
▽
-
两个公司
1)Built with Love (爱而筑)
2)Medical Manager Corporation(MMGR)(医疗经理公司)1997年上市,2003年,由于公司财务被司法部门起诉,他不停抗争,直到2010年诉方撤掉所有起诉。
△ 因比较好奇,搜索了相关信息,看到自2010年至今,该公司的股票市值翻了4倍多,同时也看到了2010年1月份,对辛格的起诉才被撤销。
三部作品
《真相》
《臣服实验》(the surrender experiment- my journey into life's perfection)
《不羁的灵魂/ 清醒的活》(the untethered soul)关于译本
因奴隶社会李一诺推荐,被项目组关注到而推进的。
慢读 part1 之 时间脉络
➡️ 原点:
我,一个选修课从未修读哲学、心理学或宗教学,尽选修一些逻辑学、高等微积分、理论统计之类课程的经济学学生。
➡️ 23岁:
与朋友偶然的一次闲聊中止了一会儿,我注意到自己不是很习惯这种安静,正在努力想接下来要说些什么。这种情况以前也时有发生,但这次很不一样。这次除了不安和努力找话题外,我有意识的注意到了这种状况。有生以来第一次,我不是思维和情绪的体验者,而是观察者;好像我能够突然抽离自己的思维,然后静静的看着自己的想法被创造出来。这种意识上立场的微妙转变成了调整我整个人生的龙卷风。
有那么一阵儿,内心的自我就在那儿看着自己试图“解决”那尴尬的沉默。但真正的我并非那个试图解决问题的自己;真实的自我在安静的观察我试图解决问题的思维。
➡️ 苏醒的开始:
思绪不停的从脑海中淌过。内心深处某个东西总想让这个声音闭嘴。当朋友来我家时,我不再觉得好玩儿,因为社交活动无法不能帮助我的思维安静下来。我不再参加社交活动,我开始去家附近的小树林。我会告诫那个声音闭嘴,但是没有用。我爱研究事物的运作方式,因此我不可避免的试图去找出脑海中的东西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并开始对此着迷。
现在体内有两种力量:一种力量想让他闭嘴,一种力量对此着迷,渴望了解这个声音究竟是什么,来自何处。
➡️ 开始寻找答案:
我开始整日泡在图书馆里,看心理学的书。翻遍佛洛依德的书寻找答案,但没有找到任何书提到这声音。在那段日子里,我逮谁都说这件事,他们都觉得我疯了。
➡️ 禅之三柱:
- 几个月后,作者无意中接触到了禅宗《禅之三柱》 ,书里用了”思维后面真实的自我”这样的词语。书中说,要停止阅读、谈话和专注于自己所想,仅仅做必要的事让头脑安静下来。需要做的事也很明确,那就是冥想。
作者聊到:冥想很简单,你只需要在一个安静之处坐下,感受自己的呼吸,在心中默念“无”。这样坚持下去,每天冥想的时间一点点增加。在禅宗里,实际的工作都是通过一种叫集会的群体形式来完成的。
我坐在树下,像佛一样。
- 后来,妻子说想开始新的生活,提出离婚,我因为爱而接受。
➡️ 24岁:
- (研究生二年级)说走就走的墨西哥旅行,本能把事情往坏处想,结果被善待;开始把这些看作是生命的馈赠,有了全新的体验(顺其自然的拥抱生活);
- 买下有树林的土地,建造神圣小屋;开始僧侣式的生活;
- 接触《瑜伽士自传》,找到了老师尤迦南达;
臣服实验1:
背景
:接受辅助一位银行家拿到学位的安排,听从银行家建议也计划报考博士2门考试。结果学校弄错了,把没有准备的第三门“财政学”考试也报上了。恐惧or不安
:怕成为别人眼里的失败者;臣服
:考试前一天才拿出课本,随便翻到一个地方,从头到尾认真读遍,重复好几次。结果
:6道题要求回答3道,结果这三道正好在翻到的那几页上。
- 收到北加州灵修社区的信,与尤迦南达的真传弟子一起学习克里亚瑜伽。
臣服实验2:
背景
:在面试老师被问起想教哪门课的时候,诚实的回答说想教自己这段时间以来所了解到的大脑里面的那个声音。碰巧又一门入门级的社会课可以容纳这样的内容,正好还有3分之一的班需要老师。恐惧or不安
:从未传授过他人这段时间所学,更别说授课了臣服
:定了几个基本规则,在进教室之前完全不能去想有关这门课的任何事,希望大脑事完全放空的。然后走进教室,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询问同学们是今天停课,还是继续上。结果
:继续上课,且学期结束,课程取得了巨大成功,人数翻倍。同时,课程也与博士论文相关,没有被当作经济学毕业论文,但出版商联系我,于是《追寻真理》出版。
臣服实验3:
背景
:不管我多么努力守护自己的独处,人们总有办法找到我。不情愿:桑迪询问我是否可以在我的土地上进行冥想,我不情愿。大脑在强烈反对。后来她带了朋友,我并不喜欢这样
臣服
:同意了,觉得自己无权干涉。进一步的反感
:回到家,发现桑迪正在我的地盘建另一个房子,她说所有权归我。可是天啊!她怎么敢问都不问我一下?我才不要我的土地上还有另外一座房子,我不想任何人呆在我的地盘!进一步的臣服
:先回家冥想一阵再做回应,之后,戴上围裙,帮桑迪建房子。
➡️ 质疑:
一次梦中的碰壁(p71),让我开始质疑,越来越多的自律能否将我带入那梦寐以求之地。我开始重新安排与自身的关系:我不再把自己身上诸如个人问题和夸张爱演等缺点当作必须毁灭的敌人,现在我开始重新理解自己,我需要用所有这些受到干扰的个人能量来提升自身
。我非常清楚自己身上的问题同时也是解决办法。对藏在我身体里的那个挣扎的人,我确实抱有些许同情。再过一段时间,我就会明白《薄伽梵歌》里所谓的一个人应该自我提升而非践踏自我,而我过去一直在以解脱人性的名义践踏自我。我现在需要学会如何提高能量,帮助旅途中的自己。
➡️ 回归基础:
我意识到,我需要学会放松内心而不与自己做太多的思想斗争。那个声音说话并不意味着我就要洗耳恭听或让它影响我生活的方向。
它与我无关,不管它说什么我都应该放松。我又回到了这个基础:我是注意到说话声的那个人。
➡️ 26岁,破除我执:
帮助探视犯人,并因此开创了第一个佛教团体。后来与犯人协作,超过30年。
一个狂热的信徒在我的土地上迫使我邀请印度的“巴巴”瑜伽大师。于是我写信到了印度,并在几个月后收到了回信,定于75年1月到访。
➡️ 27岁,《追寻真理》出版
➡️ 28岁
巴巴大师到访,让我感受到了能量。阿姆的到访帮我打开了心之脉轮。
➡️ 29岁
宇宙神庙正式成为联邦承认的非营利性组织。与唐娜结婚。
文中摘要
1)这一切的核心,用他的话说非常简单,是
通过“放弃”“我”的偏见和喜恶,“臣服”于“生活”本身;
2)我们
纵身一跃
,全身投入,像年少轻狂的嬉皮士和疯子一样地不要理智;
3)我们总认为事情应该以我们想要的方式出现,而不是各种造物之力的自然结果;
然而,还有一个事实就是,在面对眼前展开的事件时,我们也非无能为力
。我们有上天赋予的意志,可以遵从内心来决定想要一件事情办成什么样子,并且以头脑、内心以及身体的力量来使外部世界服从。
4)比如,
如果我们尊重生命的流向,并以我们的自由意志去参与这个自然过程,而不是与之搏斗,那会是怎样的结果?
5)
我用尽全力,花了生命中40年时间来看生命事件的自然潮水会将我引向何方。
6)我的经验是,将个人意志与我们身边的自然力量结合,会得到出人意料的强大后果。
7)臣服,多么神奇有力的字眼。它常常催生出软弱和怯懦的想法。而在我的情况下,臣服需要我有足够勇敢的力量去追随无形,进入未知,而那也是我正在做的。
臣服并不能让我清楚自己行走的方向,我也不知它将我领去向何方,但它确实让我认清了一件最基本的事,那就是我的个人好恶并不会引导我的生命。通过放弃那些强大力量对我的控制,我让一个更加强大的力量来指导我的生命,那就是生命本身。(p67)
8)通过这个阶段的成长,我明白了臣服事通过两个非常不同的步骤来完成的:
首先你必须放开那些来自内心和大脑的个人好恶;然后,借由第一步产生的清晰思路,你只需要看看当前的情况需要你做些什么。
如果不再被个人好恶左右的话,那你又会如何行动呢?跟随更深层次的指引将会让你的生命去到另外一个方向,那与你的好恶所指引的方向完全不同。这就是我对臣服实验能做出的最清楚的解释了,它已经成为我精神生活和世俗生活的根基。
·
在作者从原点开始,长达40年的思想与生活实验中,其实我们能看到类似于王阳明(儒家)的顿悟痕迹。
阳明先生在37岁的时候 “龙场悟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重要的理论也在不同的阶段不断形成、升级的:
★ 最初的「静坐澄心」,与辛格的树林冥想类似;
★ 而「致良知」:致是扩充和推致的意思,也就是禅师最后能做到的,时时刻刻处在正念之中;而良知,天理即良知,也就是你能够找到这种符合天理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中庸之道。也就是能够时时刻刻分辨什么是真我,什么是假我的时候,致良知就是把它一贯下去。(所谓默不假坐:我不需要坐,我跟别人说话也能安静,我的心时刻都是在静中的,时刻都是定的)。这又与辛格的重新回归社会相一致,即从“出世” 又到 “入世”。
★ 而第三个境界,就是「知行合一」了,这代表了王阳明的更高境界-实践。这与作者时刻在生活中臣服于更强大的力量类似,积极用于实践之中.
感谢下列资源的贡献:
- 在关于简书排版方面,参考了阿浩的 2个方法玩转简书排版
- 参考了微信读书中 平心读书会的 臣服实验 读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