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浪漫的小米在“黄粱一梦”里

成语“黄粱一梦”大家都熟悉,它也叫“一枕邯郸”。

元·范康《竹叶舟》第一折:“因应举不第,道经邯郸,得遇正阳子师父,点化黄粱一梦,遂成仙道。”

荣华富贵如梦一般,短促而虚幻,美好之事物,亦不过顷刻而已,转眼成空,都抵不过炉火上那一锅还没熟的小米饭。

这是我读过的最浪漫的关于小米的故事。

我自小不喜欢喝小米粥,觉得它太碎,吃完留的口里哪哪儿都是。

爱上它,还要从母亲生病说起。

母亲术后一直恢复得还算不错,有病友咨询食补,她就最钟情小米粥。

这个小米不是超市买来的小米,是从我们当地农民碾子底下买来的当地的笨小米。

有不少病友让我代购过,反映还不错。

所谓药食同源,母亲讲过一个关于小米的故事,这也是她一直坚持喝小米粥的原因。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老家的村子里,有一个中年男人得了菌血症,在当时还没有很多抗生素的基层医疗条件下,他被医院判了死刑,家人只好用排子车拉了回去。

第二年春天,母亲意外碰到了这个病人,不但健康地活着,还在下地干活。

本身就是医生的母亲,职业病地刨根问底,怎么治好的?怎么治好的?

该病人回家后,因为病入膏肓,也吃不下什么东西,就每天一锅小米粥,喝上面的米油,本来等死,却没想到一天天康复起来。

自此,母亲对小米的营养价值深信不疑。

我喝过的最好喝的小米粥,是在一位高中同学家里。

那年寒假,同学妈妈在蜂窝煤炉子上,熬制出金黄黏稠的小米粥,舌尖上的味道最喜欢的还是传统的烹制方法。

黄河流域的文明,发源于粟,几千年来,一碗碗的小米粥,传承着健康、亲情、传统、血脉。

现在每每将饭端上餐桌,心境却和从前大不相同,充满了敬畏。

全家能高高兴兴地吃上一顿饭,是何等幸福!

特别是在这新春佳节里。

“锦样年华水样过,轮蹄风雨暗消磨。仓皇一枕黄粱梦,都付人间春梦婆。”

愿2017父母安泰,心想事成,元宵节敬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