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行动派️学习日记】
[打卡宝宝]:王燕
[打卡日期]:2019/3/9
[学习内容]: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学习笔记]:
第一部分
加里·凯勒用了10年时间创办了一家很优秀的公司。公司突然全面陷入了困境,尽管他做了各种努力和牺牲,业务还是一团糟,没有任何起色。当时,他就像卡在一个陷阱里一样,拼命向周围人寻求帮助,希望有人能拉他出来。这时候,他的一位老师向他伸出了援手。
两个人一起去散步,在充分了解相关细节之后,老师开始思考要怎么解决他的问题。等他们散步快结束的时候,老师已经想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了。老师问加里·凯勒:“你觉得如果要扭转现状,你需要做些什么?”加里·凯勒很困惑地摇了摇头。
老师在墙上写下了14个关键的职位,说,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就能扭转整个公司的尴尬处境,那就是把我标记出来的14个关键职位指派给真正能够胜任的人,只要你选对了这14个关键职位的人,整个公司就能朝好的方面发展。加里·凯勒非常震惊,他不敢相信解决方案竟然这么简单。
他问老师,这个解决方案是不是应该再稍微复杂一点,多做几件事来扭亏为盈会不会比较保险。老师简短有力地回答说:“不需要。耶稣只需要12个门徒,你只需要14个关键职位上的人。”
这个时刻,在加里·凯勒的人生中可以说是具有转折性的意义。和老师讨论之后,他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把自己给解雇了,他从公司 CEO 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开始专心去找14个关键职位上的人。
结果怎么样?他找到了14个关键的人。不到3年,公司就实现了持续盈利,而且利润连续10年以40%的速度增长,从一个地区性的公司迅速成长为一个全国性的公司。
这时候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和这14个关键人讨论工作的时候,加里·凯勒会先简单总结一下他们在当前阶段承诺完成的几项工作。让他头痛的是,这14个人虽然能完成他们承诺他的大部分工作,但有时候最重要的工作反而没完成,导致他们的工作陷入了困境。
加里·凯勒尝试着和他们沟通,简化他们的工作,从“本周需要做的几项工作”简化成了“本周最重要的三项工作”,然后简化成“本周最重要的两项工作”,但还是看不到效果。最后,他决定试试“只做一件事”这个办法。
他这样问他们:“你本周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什么?哪一项工作一旦完成,就能让其他工作变得简单或者不太重要?”
这个办法是他绝望当中想到的,但它又一次带来了惊喜。之后,这14个关键人的业绩直线上升。
因为有这两次陷入困境的经验,加里·凯勒开始总结公司状况和他的做法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次公司获得巨大成功的时候,都是他专注于做一件事的时候。
加里·凯勒认为答案就是:成功人士的所有行为和精力都紧紧围绕着他们的目标,他们成功,是因为他们放弃了很多可以做但不是必须做的事情,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情。
第二部分
本书讲的是“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所以加里·凯勒特意搜集了很多和这句话冲突的格言,比如说“每件事都很重要”“同时做几件事效率会更高”“自律和意志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他认为这些全都是谎言。
第一个谎言:每件事都很重要。
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陷入这样的困境:每天都要做很多事,有些当天没做完还要顺延到第二天,然后,事情越来越多,积压在那里根本做不完。我们忙碌得超出了正常的负荷,但成功并不因为我们忙碌就接近我们。我们多劳但没有多得,因为我们的忙碌很多都是盲目的。误以为每件事都很重要,想把它们都做完是我们经常犯的错误。
在19世纪的时候,帕累托经过计算提出了一个看法:世界上20%的人口占有了80%的财富。这本来说的是财富分配失衡的问题。但朱兰意识到,这很有可能是一条普遍规律。后来,我们把这条规律称为“二八法则”。二八法则认为,带来大量成果、产出、回报的,往往是少量原因、投入、付出。
所以,我们可以参照二八法则,把“待办事项清单”转变为“成功清单”。从你要做的事当中,挑出最重要的20%。再在这20%里面缩小范围,直到找到最重要的那件事。
第二个谎言是“同时做几件事效率会更高”。
就说我们的工作场景吧。我们的办公室就是一个要求每个人都有“三头六臂”的地方。你正专注于眼前的某个项目,突然就有人咳嗽起来,问你有没有止咳含片。办公室里的电话声此起彼伏,任何人都没办法幸免。邮箱里的邮件好像永远都处理不完,手机不停震动提示你又收到了新消息。一堆快递还没有拆,一堆事情还没有做,却总有人无休无止地问你事情的进展。分心、干扰、中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调查研究显示,一般来说,员工在办公室每11分钟会被打断一次,他们每天有1/3的时间花在从干扰中恢复的过程中。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得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任务。
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在任务中切换来切换去?这样的说法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研究人员发现,切换任务可不是没有成本的。如果是简单的任务,多消耗的时间成本小于等于25%;如果是复杂的任务,多消耗的时间很有可能超过100%。结果我们在一个工作日里平均有28%的时间浪费在任务切换上。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为“多面手”这个形象付出了多么高的代价。
第三个谎言是“自律和意志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你可以把意志力想象成手机剩余电量的指示条,每天早上,它可能是充满电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不断使用你储存的电力,它就被消耗了,你需要找合适的时间重新充电,而不能一直使用它。我们大家都知道要有计划地使用有限资源,却没有把这么重要的意志力当成个人的有限资源来规划,这么一来,到我们真正需要意志力来完成重要任务的时候,它可能已经耗光了。
所以,想要利用好意志力,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把握好时机,在每天意志力最强的时候做最重要的事,在意志力衰竭之前把它做完。
那么,需要多长时间,自律才能变成习惯呢?伦敦大学的调查结果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答案:养成一个习惯平均需要66天。我们有时会被鼓励说21天就能养成一种习惯,但这是不现实的,所以别太早放弃。澳大利亚的研究者还发现习惯养成过程中有一种光环效应。
第三部分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但到底是哪一件呢?你需要问自己一个关键的问题: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为什么做了这件事,就会让其他事变得更简单或者不再必要?
一、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最重要的事”意味着答案是一件事,一件具体的事,而不是很多事。
你必须选择一件最重要的事来做。
“我能做的”提示你要采取可能的行动。“能做”,不是“必须做”“可能做”或者“将会做”,有很多事我们必须做、可能做、将会做,但永远不去做。因为“能做”而去做,这种力量比“想做”要大得多。
二、做了这件事就会怎么怎么样,这是在说你的答案必须达到一个标准。
这个标准让你从“随便找件事做”转变为“为了某个明确的目标而去做某件事”。“做了这件事就会……”是说,你必须深挖下去,因为做了这一件事之后,接着就会有另一件事发生了。
三、让其他事变得更简单或者不再必要。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你必须找到这样一个支点,让其他事变得更简单或者不再必要。做了最重要的那件事之后,你就会发现为了实现目标而要做的其他事其实少花点力气就可以做成,或者压根没有必要去做。
一个人要拥有幸福,最重要的是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事业,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当我们每天在做的事逐渐地达到一个目标时,幸福感就会随之而来了。取得成功的方法,就是了解什么对自己真正重要,并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来实现它。
[坚持习惯]:
读书+10000步+破认知障+精减
[今日感悟]:你要想成功,要想获得出类拔萃的成就,就要学会放弃很多事情,专注于做那件最重要的事,做一件就够了。
你必须选择一件最重要的事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