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农村党群
信息传递“高速公路”
——东营远程教育“六进家庭”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 唐志美 通讯员 黄其军 马峰
现代远程教育活动是新形势下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富民工程和固垒工程。去年以来,我市依托远程教育网络优势,整合社会资源,精心设计开展了以“政策理论、先进文化、文明新风、普法教育、实用技术、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远程教育“六进家庭”活动,以信息化为动力推动基层党员群众教育机制创新,架起了农村信息传递的“高速公路”。
教育“入户”:
把课堂设在基层党员群众身边
记者在河口区六合乡于家村村民夏兆军家里了解到,通过无线局域网,该村村民可以快速地上网冲浪,收看远程教育的相关节目。据市党员干部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办公室有关人员介绍,我市有的村还开通了村级远程教育专用频道,通过安装摄像头,建立了村级视频会议系统,村民坐在家中,就可以参加全体村民会议、收听通知,这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我们的村级电视台”。
采取市、县区办电视栏目,乡镇(街道)办频道的方式,我市把远程教育节目转换成电视信号,通过有线电视网络传送到了党员家中。目前,全市市县两级分别开办了远程教育电视栏目,有8个乡镇开通了电视频道,受益基层党员2万余人。投资30多万元建设了远程教育管理应用综合服务系统,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基层党员提供点播、下载、互动等多种服务。
建立移动手机短信平台,将村“两委”成员、远程教育管理员、产业示范户和学用带头人组成一个用户群,由村管理员将党员教育知识、农业技术和致富信息等内容进行分类整理,精编成短消息,定期发送给党员和群众。目前,已在17个村开通“农信通”服务系统。在县区配备了流动播出车,定期为企业、协会、基地、园区等领域的流动党员“送学上门”。借助先进网络优势,架设无线宽带路由器,组建了无线局域网,探索出了一条“互联网入户”的新路子。
“五大平台”:
为基层党员提供“一站式”培训
我市充分整合利用资源,着力将远程教育打造成政治导向的平台、文化宣传的平台、技术推广的平台、普法教育的平台和树立文明新风的平台。积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县区建成高标准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系统。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开展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的“红色证书”教育,以实用技术为主的“绿色证书”教育,以技能培训为主的“蓝色证书”教育。
据统计,目前全市所有农村党员都参加了“红色证书”教育,参加“绿色证书”、“蓝色证书”教育的分别达到了27500人和2160人。我市还整合巾帼志愿者、人民陪审员、非公企业维权联络员、劳动保障监督员等志愿人员,成立了百人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全年为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提供免费法律服务1300余件次。
“三个结合”:
增强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实效
结合促进经济发展开展活动,与科技、农业部门联合开展了“网上科技大篷车”、“千村万户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青年创业行动”等活动,举办培训班176期,建立青年创业基地7处,为基层党员送信息15000多条。
结合增添基层党建工作活力创新方式,探索“支部+协会+基地+远教”以及“支部+企业+远教”等发展模式,使远程教育成为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得力助手。
结合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做好服务,与民政部门合作建设了社会救助“阳光190信息平台”,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宣传社会救助政策,发布救助信息,公示救助工作情况,提高了社会救助工作的效率,实现了社会救助工作的“阳光操作”。与残联联合建立了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帮助残疾人学习就业技能,实现自食其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与计生部门联合开通“家庭幸福网上指导站”,累计培训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12700余人次,办便民实事320余件次。
■相关链接
我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六进家庭”活动主要包括:政策理论进家庭。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农村实用技术、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先进文化进家庭。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武装党员干部,选树一批在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传播先进文化等方面的典型。文明新风进家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尊老爱幼、扶贫助残、勤俭持家、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美德,提高党员干部群众的文明素质。开展卫生健康、爱护环境、婚育新风、计生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学习,引导党员干部增强科学意识,建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普法教育进家庭。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群众的遵纪守法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做好信访、安全、消防、交通知识的普及推广,帮助党员干部群众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实用技术进家庭。开展远程教育“证书教育”,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在农村的推广普及,开展劳动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本领和创业就业能力。信息服务进家庭。通过开办远程教育电视栏目(频道)、“户户通”、VOD、信息机、互联网等多种模式,因地制宜地推进远程教育全面入户。
【本文发表于《东营日报》2010.02.25,作者重新编辑整理于2017年8月7日(古历闰六月十六)】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