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个曲线形容人成长过程的四个阶段
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我发现自己在第一阶段的时间过于漫长了,即愚昧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阶段。
进而“把自己的感受当成全世界的感受,把自己的观察当成全世界的观察,完全不知道别人和自己所处的世界不同”。
但是第二阶段度过的反而非常快,也就是从“自以为是”到“自信心崩溃”阶段。
有一段时间,往往是刚做完一件事,立刻发现自己错了,而且经常性犯错,内心深入隐隐觉得别人都很好而自己却很差劲。
本来这些还可以承受,但是后来在几个重要事件上,又做错了,那时候自责、委屈、灰心的负面情绪很重。
认为自己也就那个死样子了,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
只想着离所有人都远远的,离所有事都远远的。
在这里真心感谢瑞.达里奥、斯科特.帕克、查理.芒格、李笑来、奥勒留、柏拉图等“大佬”的教诲(注:排名不分先后)
在最灰暗的日子里,是他们给了我勇气和智慧,陪我渡过了那些最傻X、最低落的时光。
我暗暗发誓,以后再买盗版书就是乌龟王八蛋。
反思过去,做选择时的犹豫和纠结就在于不知道什么好,什么差?什么更好,什么更差?
而这种状态下是不可能做对的,想想就可怕,人总是活在一种选择性错误的状态下,又怎么可能过得好呢?
现在我终于开始第三阶段,登往开悟之坡了,撒花撒花......
渐渐的我惊讶地发现,不止自己,其实很多人都是只有“自己的看法”即“被自己局限的看法”。
而当我琢磨出这些局限来自哪里时,那种高人一等的感觉,是地位和财富都难以企及的。
进一步反思自己,如果不愿意继续成为“自以为是”的人,就得想办法跳出这种“以偏概全”的思维模式。
之所以过去没有拼命想,是因为没有被吓到,现在好了,彻底怕了,怕自己的无知给自己带来伤害。
怎么办?除了成长我们别无选择,最近我组建了读书践行微信群,现在已经有七十多位战友了。
在我的计划中读书只是第一步,还会有第二步、第三步,目的只有一个——不再无知,幸福生活!
路那么长,一起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