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每到第四十八、四十九回时,我都特别喜欢、特别佩服林黛玉,她在教香菱作诗的时候,形象真是光彩照人。那个病病歪歪常年咳嗽的黛玉不见了,那个多疑小性总在生气的黛玉不见了,那个孤孤单单总在流泪的孤儿黛玉消失了,一个青春靓丽性情平和诲人不倦的黛玉款款出场了,她带着诗的仙风,给香菱也给自己的生命求得了和谐、圆满与完整。
黛玉的“咏絮才”名,可不是浪得的。第十八回元春省亲,命“妹辈亦各题一匾一诗,随才之长短,亦暂吟成,不可因我微才所缚。”随后“贾妃看毕,称赏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她帮宝玉写的《杏帘在望》一首,大得贾妃赞赏,并根据其“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联将自己刚刚赐名的“浣葛山庄”改为“稻香村”。贾妃何才?她的评价就那么中肯?我们读一段文字就可知道了:
“只因当日这贾妃未人官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幼弟,贾妃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独爱怜之。且同侍贾母,刻不相离。那宝玉未人学之先,三四岁时,已得元妃口传教授了几本书,识了数千字在腹中。”
宝玉读书,谁启蒙?姐姐贾元春。三四岁时,宝玉就已经读了“几本书”,“识了数千字在腹中”。贾妃的文才几何,不言自明。
第三十七、三十八回“咏白海棠”诗之“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菊花诗”之“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螃蟹咏”之“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第五十回芦雪庵咏雪之“剪剪舞随腰”,第七十回柳絮诗之 “嫁与东风春不管”,第七十六回凹晶馆之“冷月葬诗魂”……无不一一风流展!
在大观园众儿女中,会写诗填词的人多,宝钗、湘云、宝琴、探春,诗才都是一流的,但既能写还能教人写诗的,就只有黛玉了。宝钗诗才可与黛玉比肩,她却没揽香菱学诗的活;香菱学诗,自始至终,她没有一句指点,而是半真半假责怪黛玉师徒二人。湘云热心指点,却不成系统没有章法。黛玉自己是诗人,还能培养出诗人来,这就是她的了不起的地方,这也是我佩服她喜欢她的原因。
黛玉是个好老师!
一、她乐教
香菱搬进了大观园,想写诗,给黛玉说了自己的想法,黛玉的反应是:
黛玉笑道:“既要学作诗,你就拜我为师,我虽不通,大略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为师,你可不许腻烦。”
黛玉对香菱的平等之心,很让我感动。她没有因为香菱的身份地位而嘲笑她,善意是最大的慈悲;她没有因为自己才高而打击香菱,而是谦虚地主动说愿意做香菱的老师。要做好老师,首先要乐于从事这一职业。
二、她善教
1、善减压,抓要害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得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一,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作‘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得真切有趣!”黛玉道:“断不可看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念,一入了这个格局,是再学不出来的。”
“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把“写诗”从神坛拉到了凡尘;“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言简意赅,讲清了诗的结构和规则,消除了“写诗”的神秘感;“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一句,直击写诗作文要害,写诗作文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技巧是锦上添花;当香菱说自己独爱陆放翁的那两句诗时,黛玉立即指出“断不可看这样的诗”,是为师者应有的气魄;同时也讲清原因:“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念,一入了这个格局,是再学不出来的。”这是告诉香菱,学习范本的重要性,格局小了只会表现一些小情小趣,乃至把诗玩成文字游戏,不免浅薄;要写出好诗,得有大格局大气度,要去表现生命的情境。
2、荐书目,打底子
“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的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再把陶渊明、应瑒、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黛玉听说,便命紫鹃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红圈儿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
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想起傅雷先生当年教傅聪学钢琴的事情。傅聪学钢琴是先学中国古典文学,傅聪成为钢琴家的底色就是古典文学。黛玉深谙写诗作文之道,多读多背多悟是前提,空中建的不是楼阁,那是海市蜃楼,所以她指导香菱读书。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读诗也会吟。”王维“五言律读一百首”“ 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 再把陶渊明、应瑒、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这是指导香菱率先海量阅读,从思想情感到思想情感的表达技巧作全方位的准备,为写诗打底子。
黛玉的课程安排也有讲究。顺序是王维、杜甫、李白,然后是陶渊明、应瑒、谢灵运、阮籍、庾信、鲍照等人。读书的方法是精读与泛读结合,“诗佛”王维、“诗圣”杜甫、“诗仙”李白是精读,其余是泛读。学习的内容各有侧重,王维的五言律多半是他在经历了人生的大难之后写的,其中有他对生命的深刻领悟,这就是格局就是立意。杜甫半身漂泊,他的诗从格局气象上看,既有对个人命运的观照,又有对家国命运的体察,风格沉郁顿挫。李白的诗,豪放大气中蕴含着生命的不得意,但是,他能把心中的块垒借绣口一吐而不至于积郁成疾。这是跟王维学豁达,跟杜甫学沉郁,跟李白学释放,文章之法啊!
3、善倾听,巧牵引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
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笑道:“我倒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给你听听。”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听。”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 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内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找不出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似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挽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青碧,连云直上。谁知我昨儿晚上看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香菱读完了王摩诘诗,黛玉对她的学习效果做了一个检查:“共记得多少首?” “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黛玉的问话里面两个动词“记”“领略”道出了读书的真谛。记,是量的积累,能否“领略”则是看是否具备诗人素养,能“悟”才能写诗作文,否则,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听。”黛玉鼓励香菱就讲自己领略的一些滋味,同时也指点学习方法,讲究讨论,方能长进。这让我想起僧人们讲经说法的学习方式。一百首王维诗,让香菱领略到了诗歌的审美追求,理解了理与情表达方式的艺术辩证法。
……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呢。我给你这一句瞧瞧, 更比那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递给香菱。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字化出来的。”
“你说他这‘上孤烟’好,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呢。”这话妙!求知若渴的香菱岂不更加有了海量阅读的兴趣?求知欲的激发,真是做得了无痕迹!
4、重实战,巧牵引
香菱又逼着换出杜律来,又央告黛玉、探春二人:“出个题目,让我诌去;诌了来,替我改正。”黛玉道:“昨夜月景甚好,我正要诌一首,竟未诌成,你就作他一首来。‘十四寒’的韵,由你爱用那几个字去。”
香菱此诗写了三遍,第一遍,黛玉的指导是:
“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诗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话少理多。“意思却有”肯定了优点,“措词不雅”指出了不足,“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分析了原因,“只管放开胆子去作”指明了方向。
第二次,黛玉的评语,“这也算难为他了”换个角度,设身处地,是安慰也是鼓励;“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指出不足在于牵强附会,宝玉说是审偏了题,不是写月而是咏月影;“还得另作”要求严格,“文章不厌千回改”“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玉就得反复雕琢。
第三稿,黛玉未置一词,且看众人如何评点:
众人看了,笑道:“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社里一定要请你了!”
香菱会写诗了,是她自身的的努力使金石为她而开,也是黛玉的巧牵妙引开的花结的果。
黛玉是个好老师,黛玉是个幸福的老师。她以自己满腹的诗书,为命途多舛的香菱打开了另一重生命的大门,为香菱短暂的一生送进了一片诗意的阳光!
最后,让我以香菱的诗,黛玉的教学成果作结吧: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