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洋明 佛问众仙,“何谓之独?”众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佛笑言,拈花一指,众仙得令,下凡寻“独”。 疫情肆虐,无数家户门窗紧闭,此之谓独。独守空舍,无法与外人接触,自然孤独。不过现如今万物互联,人与人之间沟通方式多种多样,门关上之后,又打开了另一个世界。在虚拟中交谈,貌似不“独”。可联想古人,闭关深修,与现差别之大,得到的好处,也是不同的。 司马迁,受尽人间疾苦,宫刑之后仍持之以恒,放下了,也就更专一了,将门关上,一心致学,苦研经史,可曾想过:其虽独,心不独——有历史长河相伴,何来“独”之说? 门关上之后,也应潜心致学,我们学生的条件之优越,亦古人无法比拟,个人享有资源,“独”为物尽其用者。 施耐庵,其条件令人咂舌,一草房,一竹席,一台、一砚、一笔、一宣纸,竟能草草概括其人生!可是,他虽独,心不独——我手书我心,反映红尘是非,独咏天地间,何来独之说? 门关上之后,更容易全神贯注,无人声嘈杂,无车水马龙,一方安宁犹在!“独”为专心坚忍者。 唐玄奘,取西经,师徒数人行于大道荒漠间,悟道、冥想、吃饭、睡觉、赶路………循环往复,夜以继日。有人问他:“你悔吗?“玄奘却道:“心专,心诚,为人们立说,无怨,无悔!”他虽独,心不独——有自身价值得以实现,造福人民,何来“独”之说? 地上一年,天上一天,千百年匆匆逝去,六道轮回,众仙归位,红颜枯骨,现又是门关上之后。佛仍拈花一笑:“何谓之独?” 独者,不独。奉献自身,造福他人——医者、科学家的价值,是他们门关上之后的付出;默默支持,听从指挥——群众的责任,是我们门关上之后所能尽的力量;专心致学,持之以恒——学生、青年,是我们门关上之后所能够无憾无悔的信念与追求! 佛曰:善!不久之后,会有一扇门重新再开,迎接更出色的自我吧。(老师小评:构思独特,小作者爱思考爱读书,故例子随手拈来,颇具深意。联系现实,结尾升华。只是全文的“独”和“门关上之后”孰轻孰重,值得追问,注意不要转换概念,以防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