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葡萄沟》一课时,陈静宇的妈妈让孩子带来了两大串儿深红色的葡萄,便于同学们观察。课后我就把葡萄当做奖励发放给同学们。
发放标准:仿写句子写得漂亮,几乎无错的同学每人奖励两颗。改错及时的同学每人得一颗。
今天一大早,王梓瑞同学又带来了两大串儿绿色的洗干净了的葡萄。(梓瑞妈妈多细心,知道老师没功夫给孩子们洗)梓瑞说:“老师你可以用这两串葡萄奖励那些表现棒的同学。"
今天这两串儿葡萄可是个顶个儿发挥了大作用。第一节数学老师要考试。我对同学们说:“昨天数学测试那21个得100分的同学和今天考试得了100分的,数学老师就会奖励一颗葡萄,请认真答题。"
第二三节是我的语文课,我们正好学习“看谁想得多看谁想得妙"我说:“如果谁积极开动聪明的大脑想得妙,说得好,就奖励谁葡萄。"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课下同学们问我,“老师我说的那个句子好吗?"“好,奖励一颗。"同学们领了一轮儿葡萄。
上午第四节课我批完作业后,书写工整全部正确的同学放学时领一粒葡萄。下午改错及时的同学也奖励一粒葡萄。一粒葡萄的诱惑力可真大。同学们改错不用我催了,都唯恐改错不及时,葡萄分没了。这一粒葡萄发挥的作用可真不小。
下午最后一节又是我的语文课,葡萄所剩不多了。我们写一号课堂作业本儿。我说书写既正确又漂亮,而且又快的,每人奖励一粒葡萄。仅限前十名。要求出错一处的就被淘汰出局,所以一定要认真,写完后先检查。(目的让孩子认真细致对待学习)史书豪第一个完成,奖励一颗。石芳莱第二名得到了,王钦燕第三名。齐旌丞第四名完成,很可惜,一处拼音错了,失去机会了。伊津琦,徐文浩均因为书写不够漂亮而没得到奖励。获得奖励的名单如下:
一粒小小的葡萄并不起眼,在家里同学们并不稀罕,但在学校里作为一种奖励,一种荣耀,同学们很在意。记得中午放学时,刘鑫忆手里捧着三颗葡萄小心翼翼地走着,看这样子是想告诉妈妈她今天表现有多棒,得到老师的奖励了。史书豪遗憾地告诉我:“老师你昨天奖励我的葡萄放在书包里被书压烂了。妈妈说今天若是再得到奖励就让我吃了。"“刘浩宇说:“老师我今天得了三颗葡萄啦"……
可见有时候来点小小的物质奖励蛮不错,此招不可常用、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