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江海晚报》等媒体报道,一名母亲带着9岁的女儿在商场逛街,因女儿想要一个玩具,在店内吵闹不休。母亲觉得在公共场合很丢脸,于是当众对女儿进行了严厉的责骂和推搡。气愤之下,母亲还说了一句:“你这么不听话,我怎么生了你这样的孩子!” 被训斥后,女儿情绪激动,转身跑出店铺,直接从商场高层走廊的栏杆处跳下,经抢救无效身亡。母亲当场崩溃,但悲剧已无法挽回。
据央视新闻等报道,一家人在高速公路服务区休息后,父亲因为学习问题在车外当众严厉批评了十多岁的儿子。孩子感到极度羞辱和愤怒,趁父母不注意,自己提前上了车。父母以为孩子还在服务区玩耍,便开车离开,将孩子独自留在了服务区。幸好后来被交警发现,才避免了更危险的状况。
多家地方媒体报道过类似事件。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一名初中生因在校与同学发生矛盾,被老师通知家长。父亲赶到学校门口,在众多放学的学生面前,情绪失控地扇了儿子几个耳光。少年当晚便离家出走,家人报警并寻找了半个多月才在另一个城市的网吧找到他。孩子表示,他觉得在全校同学面前“社会性死亡”,再也无脸回去上学。
一名年轻母亲因为孩子淘气想翻越商场栏杆,便对孩子进行长时间的推搡、打头和厉声呵斥。孩子惊恐的哭声和母亲激烈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引来大量路人侧目,但母亲并未停止。
……
类似这样的被父母老师当众羞辱的教育方式产生的悲剧还有很多很多,有些孩子因此而羞辱感深植于心;而有些孩子则因此而产生心理问题,自卑、焦虑、社交恐惧等性格问题;甚至因此而引发极端行为,在强烈的羞愤情绪下,孩子做出跳楼、离家出走等无法挽回的事情。
“即使孩子犯错了,也不要当众打,不要马上打,不要当众进行严厉的批评,甚至用一些羞辱性的语言来批评,应该等到回家以后再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
当众教育往往是最无效的。我小时候是那种比较“顺从”、“胆小”的,每次“犯错”了,任由大人责骂责打,但是内心全是羞辱羞耻,只觉得自己太没有脸面了,以后还怎么跟小伙伴相处,完全不会思考自己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了,以后要怎么改。
而有些孩子会比较“倔”,被父母当众教育时会反抗,会顶嘴,而这个时候父母的“威严扫地”,为了“找回”颜面,甚至变本加厉地对孩子进行责骂责打,从而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事件。
所以,回到家里慢慢教育,其实也是一种给父母与孩子双方一个缓冲的时间和空间,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应该怎么教育孩子?而孩子呢,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反省自己的行为。自我教育可能就此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