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整不明白这些,觉得愧为华夏人,学习记录如下:
【十二生肖和时辰】
1、来自@陈道子
什么是时辰?一个时辰代表两个小时,120分钟。
为什么60分钟叫“小时”,不叫“大时”?因为它比一个时辰小了一半,所以叫小时。
我们现在以零点为一天的分界线,古代以23:00点为分界线,夜里11点到凌晨1点为子时。
23:00-01:00为子时,子是老鼠,这个时候是老鼠最活跃的,要出来四处觅食。
01:00-03:00为丑时,丑是牛,牛这个时候开始反刍,对白天吃下去的草料进行消化。
03:00-05:00为寅时,寅是老虎,老虎通常在这个时候下山寻找猎物,最为凶猛。
05:00-07:00为卯时,卯是兔子,野外的兔子一般这个时候出去觅食。
07:00-09:00为辰时,辰是龙,据传说,龙这个时候开始施云布雨,古代遇干旱要求雨都选择在辰时。
09:00-11:00为巳(si)时(开口己,半口已,闭口巳),巳是蛇。上午九点最适合蛇行动,因为蛇用肚子贴在地上行走,对地面温度很敏感,这个时候地面温度正好不冷不热。
11:00-13:00为午时,午就是马。马在这个时候需要补充食物,不然就跑不动了。
13:00-15:00为未时,未是羊。羊在这个时候食欲最旺盛,需要进食。
15:00-17:00为申时,申是猴。猴子这个时候最调皮,上蹿下跳采野果。
17:00-19:00为酉(you)时,酉是鸡。鸡在这个时候要归窝了。
19:00-21:00为戌时,戌是狗,狗这个时候开始上班了,帮主人看家护院。
21:00-23:00为亥时,亥是猪,猪白天睡懒觉,这个时候最起劲,养过猪的人知道,这个时候猪往往会拱猪圈。
2、来自百度:
老鼠的足趾比较奇特,它是前足四趾后是五趾。
由于老鼠的足趾奇偶同体,无法按上述原则安排,所以就把老鼠排在了首位。在老鼠后面依次排列的是:牛(四趾)、虎(五趾)、兔(四趾),龙(五趾)、蛇(无足同偶数),马(一趾)、羊(四趾)、猴(五趾)、鸡(四趾),狗(五趾)、猪(四趾)。
后一种说法则认为:是以动物出没活动的时间来安排的。
子时老鼠活动最为活跃;丑时是牛倒嚼不息的时间,寅时是老虎最凶猛的时候;卯是月亮(即玉兔)还在照耀大地的时间;
辰时正是传说中群龙行雨的时刻;已时是蛇伏草不出来伤人的时候;午时是太阳当头,阳气刚生,而马是属"阳"的动物;末时,传说中羊吃了末时的青草,草虽被吃,但草根的再生能力则愈来愈强,故属羊;
申时是猴子最喜欢啼叫的时间,酉时是黄昏来临的时间,此时鸡开始归窝;戌时进入黑夜,狗开始为主人守夜;亥时夜深人静猪睡得最熟香的时候。由此而排出了十二种动物的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