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
学了顾衡老师的《西方美术一百讲》后,对西方美术名作和画家的名字有了一点印象,进而对美术竟慢慢地生出了一些亲近,顺理成章的,看见这本书就顺手拿起来了。
书中介绍的都是西方著名的画家和其代表作,很容易入门。
傅雷先生对西方美术的了解非常深厚,他的点评和解说更像“古典派”,正统知识分子的教科书式的(话说这好像就是傅先生给学生讲课的教案呢)、一板一眼的细细评说,个人喜好当然也没有那么刻意回避,比如对米开朗基罗的喜爱,三章的篇幅里处处洋溢着崇拜、敬仰和溢美之词,看得出是真爱。跟顾老师的随性之美是大不一样的。另外在批评方面,也反映出傅雷先生那种文化人的宽容、善良,顾老师可就直接多了,哈哈哈。
2、《双城记》(狄更斯)
小说开头有点晦涩难读,典型狄更斯式的结构:开篇就是令人紧张的场景,外加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人物关系,先把人绕晕了。然后小说才用正序、倒序交替的方式一点点给你揭开迷雾。读狄更期的小说,前两章坚持住是关键。
狄更斯把他小话中的女主角都写成了一个个瓷娃娃,极度的漂亮、极度的善良、也极度的纯真,比白开水还要纯的那种,总之看完特别的空洞不真实。相比之下,简·奥斯汀笔下的女子更是丰满、可爱,更叫人喜欢。是不是可以这么推断,那个时代男人心目中的好女人就是小说女主露西那一类的,也希望她们就是那种样子的存在。
3、《推拿》(毕飞宇)
小说聚焦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盲人,再确切一点,是一群从事推拿工作的“自食其力”的盲人。小说每一章以一个主要人物作为中心,一步步推进故事情节,到女孩都红受伤、出院又悄然离开推拿中心达到高潮,然后在老板沙复明胃病突发被紧急送往急诊室手术时戛然而止。
小说节奏非常好,作者的文笔舒缓有致,读起来很舒服。人物刻画得也好。王大夫拿钱回家准备给弟弟还赌债的那一段,我以为他真的要作“自我牺牲”了,真的很为他不甘,谁知临到关头,王大夫来了一场血淋淋的大翻转,真喜欢这样的王大夫啊。
4、《文学中的人生进化课》(史秀雄;杜素娟)
“名著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完成的”,这话不知道是从哪儿看来的了,越来越有感触。同一部文学作品,不同的人读就会有不同的感悟和收获,正所谓“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本书是心理咨询师史秀雄和文学教授杜素娟以对谈的方式聊文学名著,包括《奥赛罗》、《约翰·克里斯朵夫》、《雷雨》、《浮士德》、《月亮与六便士》、《沉香屑第一炉香》等等,全是经典作品,两位老师的解读常常让人茅塞顿开,有时甚至是汗毛都竖起来了,会不住地大叫,“哇,我当时读的时候怎么没有想到呢?!”,“啊,原来还有这个含义啊?!”。不一样的阅读理解,就收获不一样的阅读体验,真的非常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