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分数更重要的事——重读毛选"睡眠叮嘱",让真正的教育回归

毛泽东选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中一段话,如下:

十四岁到二十五岁的青年们,要学习,要工作,但青年时期是长身体的时期,如果对青年长身体不重视,那很危险。青年比成年人更需要学习,要学会成年人已经学会了的许多东西。但是,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的负担都不能过重。尤其是十四岁到十八岁的青年,劳动强度不能同成年人一样。青年人就是要多玩一点,要多娱乐一点,要跳跳蹦蹦,不然他们就不高兴。以后还要恋爱、结婚。这些都和成年人不同。

我给青年们讲几句话: 一、祝贺他们身体好;二、祝贺他们学习好;三、祝贺他们工作好。

我提议,学生的睡眠时间再增加一小时。现在是八小时,实际上只有六七小时,普遍感到睡不够。因为知识青年容易神经衰弱,他们往往睡不着,醒不来。一定要规定九小时睡眠时间。要下一道命令,不要讨论,强迫执行。青年们要睡好,教师也要睡足。

原文

看到毛选中这段话,我眼泪止不住流下来。一则老人家连孩子们的睡眠时间都关心到了,工作事无巨细;二则联想到现在的孩子教育——小学到中学的孩子,哪个不是早上6点多就起来,晚上作业做到11点、12点,睡眠时间根本只有6、7个小时。是谁把孩子逼成这样的?是什么时候开始把孩子逼成这样的?我们该怎么办?

毛主席对青少年睡眠的关切,穿越时空叩击人心。如今孩子们早出晚归、挑灯夜战的现状,令人痛心。探寻背后缘由,我们必须直面现实。

升学竞争的压力,使家长陷入焦虑,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不断给孩子增加学习负担;学校为提升成绩,布置大量作业,严重压缩孩子的休息时间;课外辅导机构的盲目扩张,也让孩子的日程愈发繁忙。

我们难以追溯这一切始于何时,但改变必须即刻开始。国家推行“双减”政策,正是为孩子减负。学校应优化教学,科学布置作业;家长需放下焦虑,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社会更要构建多元评价体系,让孩子不必困在分数的单一赛道上。

孩子们需要奔跑,但不应在无尽作业中消耗精力;他们渴望成长,更需要充足睡眠与快乐时光。莫让作业填满孩子的童年,别让疲惫黯淡青春的光彩,让孩子先成人再成才——守护孩子的睡眠,就是守护他们的未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