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末的一天,我和二哥去航头看望最近搬去那里住的表姐。去之前她就说过我们去的话,她会带我们去看傅雷故居。
我们上午出发,到表姐家已是午餐时分,早上才得到我们要去看她的电话,短短的时间里,她买汰烧,为我们做了红烧鳝段、红烧鲈鱼、红烧排骨、红烧大虾,切了酱油肉,炒了苋菜,拌了豆腐干马兰头,好一桌丰盛的浦东人家浓油赤酱的午餐!表姐真是一个勤快能干的女当家!
吃完饭,二哥说是要去看另一个表哥,但一是因为没能联系上,二是因为表姐又说起带我们去傅雷故居看看的话题,那是我最喜欢的项目之一,当然位列第一啦。在去的路上得知,姐夫老家就在傅家宅,和傅雷老家在一起,应该就是一个老祖宗。前几年姐夫家老宅动拆迁,夫妻俩搬去了不远处的新公房里。
其实去傅家宅步行也就十几二十分钟的路程,但近年来姐姐腿脚出了状况,不便多走路,她带我们去坐车。十多分钟的车程,我们就到了站。跟着姐姐走过16号地铁站,沿着大马路一路向前走去。马路这边是:张江科学城——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对面是华虹等软件企业。再往前还有一家制药企业。
走了约莫十多分钟,就能够看到一大片碧绿的农田后面一排农村自建的两三层楼老房。姐姐告诉我们说,那里就是傅家宅。路边一块大大的指路牌上写着:傅雷故居。我们就从这里拐进去,道路已经修得很好,一直引领我们走到一座桥边,从这里可以看见傅雷故居白墙黑瓦马头墙的几排大屋。过了桥,一直往前,就可以看见傅雷故居了。
故居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末重建,目前面阔约八九间房,中间只一扇大门。门前的操场上,孩子们在打着羽毛球,路边一小块草坪上有一块太湖石,和故居一样,都是修葺后建的。
知道傅雷是因为年轻时喜欢看外国小说,看过他翻译的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系列、大仲马和《贝多芬传》等书,知道他是个翻译家,后来又看了他写给儿子的《傅雷家书》。再后来就是他和妻子悲愤的死去。
故居布置有好几个展厅,参观路线设计得很科学,标识也写得很清晰。我们从第一展厅一直走到最后一个展厅;我们在他呱呱坠地的屋子里感念他知书达理的父母为社会诞下了一个杰出的翻译大师;在他翻译写作的桌子旁想像他辛苦勤奋的笔耕;看照片上傅雷清癯的脸、朱梅馥圆润的脸和两个儿子乖巧的脸,想到那曾经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家庭啊!
在他家的客厅里、花园里似乎都能看见他儿时的身影。想到他不到四岁就失去父亲的苦痛,和坚强挑起家庭负担的母亲相依为命的艰难。也许苦难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吧!
曾经和同学好友萍一起去江苏路他和妻子最后的归宿地祭奠过他们,那时心里想的是:能够如此勇敢地去,为何不能坚强地留?但一个知识分子怎么能低下他高贵的头?他们那一辈人的自尊自爱不是我们这些没有受过良好传统教育的人所能理解的。
参观完故居出门时,姐姐问了管理员,被告知,旁边的这些老房都将被拆迁,不知道那些农田将何去何从?也许再过几年这里应该会是另一番景象了吧。
2024.4.26